蕃人在攻瓜州的同時;派人給突厥毗伽可汗送信;邀其共同入寇;但毗伽可汗卻不但派使節入貢;而且還把吐蕃贊普的信一併送上;這也讓朝野上下全都鬆了一口氣。

如李隆基便在私底下對三位宰相說:“倘若吐蕃突厥沆瀣一氣;不但安西四鎮並隴右河西;朔方京畿盡皆危矣”

正因為如此;對於突厥此次沒有跟著一塊入寇;李隆基大手筆地將西受降城劃撥為和突厥互市之地;更許諾每年互市馬匹十萬匹;以絹帛交易。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來貢的使臣梅祿啜卻提出;互市馬匹;半數用絹帛交易;半數用茶葉交易。

從漢時開始;北方部族對中原的互市;大多都是以各種貴金屬和布匹絹帛來結算;提出要茶葉還是開天闢地第一回。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李隆基立刻想到了合適的人選;當即授意李元;讓杜士儀去談。

而當杜士儀見到梅祿啜;對方卻笑著說出了一句不甚流利的漢語:“能夠見到將茶香帶給了突厥的杜補闕;實在是不勝榮幸”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二十二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

開元八年;杜士儀奉李隆基之命前往河東河北各邊地的時候;曾經苦學過一陣子奚語和突厥語;儘管這些年少有用過;但憑著他的博聞強記;卻知道梅祿啜三字的出處。梅祿啜並不完全是名字;而是唐人根據突厥語發音所譯;實則是稱號和官名。梅祿在突厥語中指的是統兵者;而啜則是指一部之長。也就是說;這個能夠用漢語和他打招呼的突厥使臣;乃是如今突厥的一部之長;統兵大將。

有鴻臚寺官員在側;杜士儀並沒有賣弄自己那點突厥語;當即用漢語含笑說道:“沒想到貴使竟然知道我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此次貴使奉毗伽可汗之命進貢了三十匹名馬;又交還了吐蕃的來書;陛下自然大悅。互市馬匹的事;一半用絹帛;一半用茶葉;此話當真?”

“自然當真。只不過;馬匹市茶;五萬匹馬所需要的茶葉恐怕是一個非同小可的數字;未知天朝可能拿出來否?”

因為事出重大;鴻臚寺相陪的是從六品上的鴻臚丞劉燁;時年業已四十有七。論官品他在杜士儀之上;然則大唐官員從來就不是以官品定高低;而是以官職清要為重;所以杜士儀當初以正六品上的成都令遷從七品上的殿中侍御史;人皆以為升遷。如今再由殿中侍御史而調任同品級的右補闕;也同樣被視作是重用;便是這樣的道理。

鴻臚寺丞雖為從六品上;卻往往並不被視作是唐人仕途中必須經歷的清要之職;而精通蕃語者更是能夠不依官品調任此職;可要再上升就難上加難了。比如劉燁就整整在鴻臚丞任上耽擱了整整八年未有寸進;所以分毫不敢小覷入仕年限尚且不及自己的鴻臚丞當得長的杜士儀。

因此;接到杜士儀的眼神;他便義正詞嚴地說道:“大唐之大;天子金口玉言;難道使者還不相信?”

“不是不信;只是我聽說茶葉在天朝不過是才剛剛開始流行;大多要由蜀中轉運;而且每年契丹和奚族所耗費的茶葉便已經數目龐大;甚至吐蕃人也以金或馬市茶;如今再加上我突厥;那樣的數量恐怕絕不止十萬斤二十萬斤;甚至到百萬斤也不足為奇”

四十出頭的梅祿啜字裡行間無不表明;自己來時對茶事狠狠下了一番苦功夫調查。見那個鴻臚丞被自己說得有些目瞪口呆接不上話;他便看向了杜士儀。讓他失望的是;這個年紀輕輕便一手推動了茶葉貿易以及茶政的年輕人;只是眉頭微微蹙了一下。

“毗伽可汗派出貴使進貢;以示和我大唐友好之意;以馬市茶時;我大唐自然也會誠懇相待;即便數量大;也不是不能設法。至於吐蕃人;犯我隴右;攻陷瓜州;這是自己斷絕互市之路;一粒茶梗也不會送過去;更不要說一片茶葉”杜士儀略過奚族和契丹不提;因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