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首領繼續道:“只是威力強於弓箭,可以穿透三層戰甲,可以殺傷重甲騎兵!”

趙樸鬆了一口氣,總算是聽到了一個令人欣喜的訊息。

重甲騎兵在這個時代,只要指揮得當,不陷入一些絕地,不孤軍深入,幾乎是無敵的,一般的弓箭難以傷及,即便是長槍之流,威脅也有限。

只有床弩之類的重武器才能威脅到重甲騎兵,只是機動能力太差,一旦重甲騎兵跑路,就沒奈何了。

而火槍總算是在這方面有一絲優勢。

“拿來一件火槍,我看一下!”

不一會之後,一件黑黝黝的武器出現了,粗大好似胳膊,長約有一米五。

“這就是火繩槍?”趙樸有著暈倒的衝動。

這不是他設想中的輕小靈便的火繩槍,而是大號版的火繩槍。說是大號版的火繩槍,不如說是抬槍。

工匠首領洋洋得意道:“火槍重五十斤,射程達到一百米,只要是在百米之內被射中,一般的騎兵幾乎是斃命;在五十米射*中,重甲騎兵必死。只需要兩個人抬,射程上不如床弩,可是威力上卻是超過床弩,比床弩更為輕便,只是射程有些短!”

“原來竟然疏忽了,把火繩槍變成了抬槍!”這時,趙樸才發覺他疏漏了。

他不是專門的火器專家,只是一個業餘人員,對於一些理論性的東西知道一些,可是到具體的尺寸上,卻是不知道,於是乾脆沒有寫。於是,將一份極為粗糙的火繩槍圖紙遞交了出去,可是大宋的工匠們,硬是靠著過硬的本事,將火槍製造了出來。

只是與他的設想差別太大了,設想中是,重量適當,人手一把的火槍,組成火槍隊;可實際上卻是變成了介於火炮和火槍之間的抬槍。

抬槍,明代《天工開物》最早記載其圖片,帶有三角支架和旋轉裝置,長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號“九頭鳥”,威力強勁,即便當時的戰車也無法抵擋。

而這個版本的抬槍,則是1。5米,五十斤,由兩套槍管組合而成,內部是銅,外部是鋼。

“能不能,更加的輕便,重量變得低些!”趙樸道。

“這個需要時間,重量小了,威力也會下降!”工匠勸說道。

趙樸:…………

最後,趙樸離開了火器作坊,臨別時帶走了五十把燧發抬槍,一百五十把火繩抬槍。而這些也就把他二十萬貫錢徹底花沒了。總之,性比價一點也不合理,有種得不償失的感覺。

一路之上,趙樸悶悶不樂。

果然,前世的一些觀點很坑爹。

總是說火器為王,似乎擁有了火器,就可以在冷兵器時代稱王稱霸,似乎就是無敵,似乎彈指之間就可以滅了金國,抬抬腳就可以收拾了成吉思汗,吐上一口唾沫,就可以淹死滿洲八旗。

可真的如此嗎?

趙樸只想到四個字:紙上談兵。

一個國家應該優先使用最適合自己的武器,而不是使用最為先進,最為昂貴的武器。使用的武器,應該與自身的經濟實力,工業化水平,乃至是軍隊素質相匹配,而不是盲目追求先進。不然會出現得不償失的局面。

二戰時,西方國家已經大量使用自動、半自動步槍,可是美國還是老舊的三八大蓋。後世總是說,日本軍事思想落後,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可真的如此嗎?日本也有能人,不會看不出這個缺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資源缺乏,工業水平有限,只能是用三八大蓋;若是使用自動,半自動武器,反而是工業吃不消。況且靠著三八大蓋,已經可以完爆當時的中**隊,沒有必要裝備更先進武器。

而火藥在唐朝時發明,那時綁在箭桿上當作火箭使用,或是投石機扔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