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稱為穴會,因為穴位是經絡的相會之處。《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所謂腧穴,腧為流通處,穴為孔隙,精氣從孔隙流通之處為腧穴(穴位)。

其中臟腑與背脊處精氣相連的穴位稱為俞穴,在胸腹部精氣相連的為募穴。俞,轉輸之意;募,募結、結聚之意。《難經·六十七難》:“五臟募皆在陰,而俞皆在陽。”募在胸腹部,俞在背脊部,如果將人的軀幹看作一個整體的話,胸腹部為陰,背脊部為陽,所以說“募皆在陰”,“俞皆在陽”。

由於俞募與人的臟腑精氣相連,是人的臟腑精氣的外在灌注處,所以調節俞募可以幫助治療臟腑的疾病。

《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膽癉(dān,熱)。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大意是說,有一種病叫做膽癉,熱病,病人表現為口苦,謀慮不決,是膽虛,氣上溢的原因。不僅肝取決於膽,十二臟腑皆取決於膽,所以治療此病除了取合穴陽陵泉外,還可以加上膽的募俞穴。膽的募穴“日月”穴,膽的俞穴為後背“膽俞”穴。例如對於膽小的人,除作意自己要增強魄力外,還可以按摩“日月”、“膽俞”、陽陵泉穴以增強膽氣。

募穴不一定分佈在臟腑所屬的經脈上,心包的募穴膻中、心的募穴巨闕、胃的募穴中脘、三焦的募穴石門、小腸的募穴關元、膀胱的募穴中極均歸任脈,肺的募穴中府歸肺經,肝的募穴期門歸肝經,膽的募穴日月歸膽經,脾的募穴章門歸肝經,腎的募穴京門歸膽經,大腸的募穴天樞歸胃經。

《黃帝內經素問·咳論》:“治髒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黃帝內經太素》注:“有浮腫者;不可治絡;宜療經穴也。”這兩段話是說,治髒可用其俞穴,治腑者可用其合穴,浮腫的可取其經穴(經脈上的穴位)進行治療。

所謂合穴就是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腑氣不足可以採用合穴。《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胃合入於三裡(足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上巨虛),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下巨虛),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委中),膽合入於陽陵泉。”

除了募、俞、合穴外,還有五俞穴和六俞穴。《黃帝內徑靈樞·本輸篇》在論“十二經脈”的開端時,提出了五臟的井、滎、俞、經、合五俞穴和六腑的井、滎、俞、原、經、合六俞穴。它們都處於肘膝以下,是陰陽經氣交換的重要場所,共七十二穴,合稱“腑俞七十二穴”。這些穴位是重要穴位,在防治疾病上有很好的療效,我們應該瞭解。

2006年11月20日於北京

52·六淫

中醫文化隨筆52·六淫

要想清楚什麼是六淫,就要清楚一個概念,即六氣。就自然界四時陰陽氣候變化而言,風、寒、暑、溼、燥、火,在正常情況下稱為“六氣”,凡太過即是“六淫”,為致病之因。淫,過度的意思。

關於風,有以下特點:

1、風為百病之始,寒、暑、溼、燥、火病皆因風而得。《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風者,百病之始也。”

2、風為陽邪,容易襲擊人體屬陽的部位,例如頭部、後背、面板、四肢關節、腰部。《黃帝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大意是說,傷於風的人往往上部容易受風邪。《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惡風者,陽氣受也。”中惡風的人往往人的陽氣受到損害。《黃帝內經素問·風論》:“風氣藏於面板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洩。”風氣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