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人的面板,藏在面板之間時,向內不得通,向外不得出。《黃帝內經靈樞·九針論》:“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大意是說,風容易侵襲人的大腿和上臂的關節(共八個,所以稱為八節)。
3、風性善行而經常發生變化。《黃帝內經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
關於寒,有以下特點:
1、寒邪屬於陰,易傷陽氣,通於春天。《黃帝內經素問·瘧論》:“寒者,陰氣也。”《黃帝內經素問·痺論》:“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2、寒性凝滯。凝滯,即凝結阻滯不通之意。《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大意是說,寒氣侵入人體就會凝結阻滯不行。侵於脈的內外,引起陽氣受損,氣血失於溫運而阻滯不通,不通則痛。
3、寒主收引。寒邪侵襲人體,因陽氣被遏制,所以使腠理、經絡、筋脈收引而攣(luán,抽搐)縮。《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大寒乃至……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shuí,尾椎骨)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大意是說,大寒侵犯人體容易導致心臟的疾病、腰尾椎痛和大關節的屈伸不利。
關於暑,有以下特點:
1、暑為夏季火熱之氣所化,屬陽邪,通於夏天。
2、暑性升散,侵犯人體,可致腠理開洩而多汗,汗多則耗氣傷津,心悶煩亂,甚則中暑而昏倒。《黃帝內經素問·刺志論》:“氣虛身熱,得之傷暑。”《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暑汗,煩則喘喝。”
3、暑多挾溼。
關於溼,有以下特點:
1、溼為陰邪,襲擊人的陰位,通於長夏。《黃帝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傷於溼者,下先受之。”“陽受風氣,陰受溼氣。”
2、溼性重濁粘膩。《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溼,首如裹。”是說頭部有溼則重濁粘膩如布裹。
關於燥,有以下特點:
性質乾燥,容易傷人津液,通於秋天。金元·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諸澀枯涸(hé,乾枯),幹勁皴(cūn,皸,乾裂)揭,皆屬於燥。”
關於火,有以下特點:
火為熱之甚,指外感溫熱之邪,但一般不稱火而稱熱。侵犯人體易導致癰腫瘡瘍,因為火熱之邪侵入血分,可聚結於區域性,熱腐血肉而發為癰腫瘡瘍。《黃帝內經靈樞·癰疽》:“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命曰癰。”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我們要不斷培養正氣,適合於寒暑等外界六氣,以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
2006年11月21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3·內六淫
中醫文化隨筆53·內六淫
一般情況下所說的六淫都是指的外六淫,例如上篇。實際上,人體內還有內六淫。所謂內六淫,即:
1、內風。
中醫把“風”分為外風、內風兩種。“內風”與肝有關。肝為風木之髒,肝木失和,內風旋動。因此,內風的形成主要責之於肝的功能失調。《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掉:震顫,如肝血虛則筋脈失於濡養而出現虛性動風的震顫和蠕動,血虛膚燥或血熱夾溼發於面板,導致面板瘙癢症;又如肝熱內盛,灼傷經筋,筋脈拘攣而風證遂起。眩:如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越而化風,感到頭目眩暈。
2、內寒。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