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稱之為“做私活”,不可以被單位知道)。爸爸對機械加工非常在行,找他做活的人不少,爸爸在家的時間幾乎都是在那兩臺機器前過的。那時,暗自決定長大後一定不過爸爸媽媽那樣的生活。

如今我們也為人父母,我們的生活竟然和從前如此相似:魚爸爸拼命工作,而曾經是廚房白痴的我終於入主魚家的廚房。爸爸媽媽,都成了老年大學的學習積極分子,學二胡、學書法、學國畫、學唱戲,和老朋友相約去旅遊。有時看到他們線上,一問,在打遊戲。媽媽說,現在很少做飯了,平常和爸爸兩個人,樓下一大溜小飯店,一家家地吃過去,客人來了更加到外面吃,除非小侄女過來,媽媽才紮起圍裙給做點清淡的家常菜。戲言他們現在才知道享受,爸爸說:切,享受什麼時候不懂啊?如果我年輕的時候天天去打牌搓麻將,你們兩個怎麼長這麼大呀?

老爸別激動,我們也知道,並不是你們愛奔忙,而是你們顧家。類似“孩子沒有被要求生下來,所以孩子並不欠我們的,我們有責任好好照顧他們,不求回報”等這些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未必能認同的育兒觀,卻被我那傳統的父母一生奉行著。

因為爸爸“做私工”賺到相當豐厚的額外收入,在我那物資貧瘠的童年裡,我們家的飯桌上卻總是很豐富。那時民風淳樸,幾乎夜不閉戶,我們開飯時,總有好些鄰居來參觀,比較熟的就拿雙筷子坐下吃。媽媽的廚藝相當好,在街坊四鄰以及親戚朋友中備受追捧。每次回老家,總有相熟的長輩問我,媽媽做的菜那麼好吃,你怎麼還會跑那麼遠?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不能常吃到媽媽做的菜,卻能漸漸做出我們小魚愛吃的“媽媽做的菜”。食譜大多是從網上抄的,再按自家的口味加加減減變變換換,小魚和魚爸爸很負責地大力捧場,現在我也能偶爾面無懼色地承包一桌了。即便如此,我還是常常想起媽媽做過的那些美味;年幼如小魚,竟然也記得很多“溫州奶奶做得好吃的”——誰讓我在寶山多年卻不識寶,打小“遠庖廚”,回家後媽媽說“你帶小魚辛苦了,媽媽做給你吃”,我又不知悔改地走出了廚房。媽媽做菜很隨性,沒有照過什麼食譜。真的饞了,憑著記憶裡的樣子,琢磨著做一點簡單的。

老家靠海,海產豐富,我小的時候吃魚蝦吃傷過,有很長一段時間看見魚蝦就反胃,偏偏我們那裡的人堅信魚蝦比肉類更適合孩子生長,媽媽就做魚餅、魚丸、敲魚、敲蝦、蝦球等,奇怪的是這些也是魚蝦做的,我卻越吃越愛吃。回老家的時候,發現小魚也好這一口。溫州的魚餅、魚丸、敲魚都是拿很大的醯�閎∪庵史屎竦鬧卸衛醋齙模ㄒ燦腥擻寐眭o做,味道就差遠了),這裡菜場都沒見過大醯�恪U飫鏘憾啵�易雋撕芏啻吻孟海�悶廊緋蹦兀�

鮮蝦剝去殼,留蝦尾,滾上少許澱粉,敲扁即成。我覺得,敲魚薄點好吃,敲蝦只要略敲幾下就可以了。敲蝦、敲魚都是溫州傳統佳餚,正式上席的時候配料很講究,一般有熟火腿絲、榨菜絲、筍片、水髮香菇片、綠色蔬菜等輔料,另加清湯或高湯,少許黃酒、精鹽、味精、幹澱粉、熟豬油、白胡椒粉等調味。媽媽常常換配料,於是我們家的敲魚或敲蝦常常會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飯桌上,很有味覺驚喜。這是我某天用排骨幹貝熬的湯(頭天煲來喝的,先盛出一碗留在冰箱裡第二天用,我不太喜歡用超市賣的罐裝湯),加青菜、酸筍丁、榨菜絲、香菇絲做成的敲蝦湯。

事先準備好湯,敲好蝦的話,這道菜做起來只要幾分鐘。先準備好材料,去幼兒園接回小魚後,那邊插上電飯煲,這邊煮湯炒菜。等米飯好了,菜和湯也都好了。

就像我們曾經是父母一切行動的動力一樣,現在,小魚是魚媽我做所有事情包括下廚的最大動力。記得剛學著進廚房的時候,魚媽曾經發誓,一定要讓小魚也擁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