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應鄆州。李存勖照計而行,一面派兵去向梁軍日夜挑戰,一面派郭崇韜率軍萬人連夜趕赴馬家口,晝夜築城。六天以後,新城築成時梁軍才發現,王彥章領兵數萬強攻新城,在李存勖率主力增援時才退去,屯駐鄒家口。李存勖率軍沿河南進追擊,王彥章放棄鄒家口再次進攻楊劉。最後,李存勖派李紹榮領騎兵突襲梁軍大營,火燒黃河上面的九艘巨型戰艦,動搖了梁軍的軍心。王彥章聞知李存勖率兵夾擊,只得撤軍南退。到這時,斷糧已經三天即將失守的楊劉城才最後解除重圍。王彥章退守德勝,準備待機再戰。但朱友貞卻聽信小人之言,唯恐王彥章最終取勝立下戰功後難以控制,便下詔將他調回來。
這次以爭奪楊劉為核心的雙方惡戰唐軍最後取得了勝利,梁軍共損失上萬人,唐軍雖有一些損失,但最終鞏固了楊劉和德勝這兩個重要渡口,並保住了南進的戰略通道鄆州。前進的基地已經到手,所以,奇襲後梁首都也就具備了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王彥章率兵力奪黃河渡口失利之後,後梁軍心動搖,朝廷內部矛盾也愈加尖銳,段凝賄賂朱友貞寵臣得以取得王彥章任北面行營招討使,而王彥章卻降為副使。段凝無勇無謀,毫無威信,眾將與軍士都很不服,後梁軍力從內部開始削弱,而朱友貞一不瞭解戰局狀況,二不用大臣商討,憑自己主觀臆斷派主力北進,還要在收復黃河渡口後再重新佔領河北。戰略的失誤直接給李存勖以可乘之機,導致了後梁的滅亡。
923年8月27日,李存勖召見了剛歸降的後梁將領康延壽,康延壽為李存勖分析了後梁的形勢:梁的地域並不狹窄,兵力也不算少,但是朱友貞懦弱無能,致使政治腐敗,賄賂成風,選才用將不以才德與戰功為標準。將帥出征也要派近臣監視,主帥無法自己調兵遣將。所以梁的敗亡局勢已定。康延壽還透露了梁軍的軍事機密:十月,朱友貞準備命段凝率主力進駐黃河北岸牽制唐軍主力,王彥章則進兵鄆州,再分兵進取鎮州與定州,並以一部襲擊太原做戰略策應。最後康延壽向李存勖獻出滅梁大計:“梁兵聚集則勢眾,分兵則勢薄,陛下現在應該養精畜銳,等其分兵之後,選擇良機率精銳騎兵五千從鄆州直趨大梁(即開封),活捉朱友貞,十天或者半月必然大功告成。”康延壽的情報為後來李存勖的果斷用兵提供了很重要的先決條件。
9月,梁軍的戰略佈署開始提前實施:段凝率五萬重兵進駐臨河(今河南濮陽崐西)南面,而王彥章則按計劃領兵一萬進駐鄆州和兗州(今山東兗州)境內。有人提出鄆州孤立難守,不如和後梁交換衛州和黎陽,議和停戰,以黃河為界分治,等財力雄厚時再圖南下。郭崇韜則認為這樣會導致眾心離散不戰而潰。他說段凝沒有將才,應該出楊劉合兵鄆州乘虛突襲汴州。李存勖果斷地採納了郭崇韜的建議,下了奇襲的決心。李存勖下令將士家屬全部回到魏州,並命李紹榮等將領固守魏州,牽制段凝軍主力,自己則親自率領騎兵主力南下實施奇襲計劃。
十月初二,李存勖所部精銳從楊劉渡河南進,初三即進入鄆州城,當天子夜時分跨過汶水後,命李嗣源為先鋒攻擊前進。初四早晨與王彥章部交火,大獲全勝,並攻佔梁的中都(今山東汶上),生俘王彥章。此時,有的將領認為雖然傳言汴州空虛,但不知情報是真是假,因而主張穩妥用兵,先向東進攻,再尋機而動。康延壽則極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