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心中反反覆覆斟酌過許多次;而這一回那詩箋風波更是堅定了他的這個想法。此刻見姜皎以家事回答;他本是滿意地點了點頭;可聽到姜皎隱晦地指出了高宗廢王立武;儘管他身為武后的嫡親孫子;可一想到諸武之亂;他仍是心有餘悸。這一沉默就是整整一刻鐘;末了他方才長嘆了一聲。

“即便阿王遠不如文德皇后賢惠;可若她有子;想來也不至於怨望如此”

洛陽宮襲芳院中;面對自己的妹妹;嗣滕王妃王氏;王皇后淚如雨下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和李隆基的感慨驚人的相似。李隆基一朝由太子而天子;她的家人也一樣飛黃騰達;儘管長妹因長孫昕之故守寡;如今吃齋唸佛不問世事;但兄長王守一尚了公主;又貴為國公;妹妹王氏也嫁給了嗣滕王;常常能夠入宮;否則她竟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而看到她潸然淚下;王氏亦忍不住心如刀絞;連忙開口勸慰。好一會兒等到阿姊止了悲聲;她才從袖子中取出了一封信來遞給了王皇后;低聲說道:“阿姊;這是阿兄讓我捎給你的。他知道你如今心下苦;可如今再悲傷也沒用;當務之急是應變”

應的是什麼變;王皇后當然不會問;而嗣滕王妃王氏也不會說透;姊妹倆都是心照不宣。王皇后低頭取出信箋在手;只掃了一眼便登時為之sè變;連捏著信箋邊緣的手都在微微顫抖。盯著那寥寥幾行字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她方才深深吸了一口氣;最終便看向了自己的妹妹。

“阿兄寫的這封信;你可看過?”見王氏搖頭;王皇后便將信遞了過去;見妹妹匆匆瀏覽之後便大駭地抬頭看著自己;她便低聲說道;“此事險之又險;可是;置於死地而後生倘若他沒有這意思;那自然是阿兄此舉害了我;可要是他有這意思;那我就要戳了他的心窩子他什麼都要學太宗陛下;可須知太宗陛下和文德皇后伉儷情深;從來就不曾生過易後之意更何況;阿兄竟然能連那種逆謀都打探到;我怎能退縮不顧他一片苦心?”

王氏強忍心頭驚駭;隔了好一會兒;這才發狠似的點了點頭:“既是阿兄和阿姊都覺得此為上策;那我回去之後便說與滕王商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既是他的妻子;他也必然和阿姊一條心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二十六章 府試,廢后!

read_content_up;

一ri之內觀裴果雄奇劍舞;賞吳道子jing絕畫技;再瞻張旭潑墨狂草;如此非同一般的視覺體驗;讓杜士儀足足好幾ri都免不了時時回憶品味。一時間;公務也好;私事也罷;全都得讓居次席。

儘管他深知自己就是再練劍也不可能練出裴果那般的超絕身;吳道子和張旭的畫技和狂草也斷然難以企及;可這並不妨礙他所受到的震撼。更不用;他親自擂響當年的秦王戰鼓;那種糅合了歷史滄桑和戰場激盪的鼓聲亦不時響徹耳邊;提醒他眼下正是盛唐

至於裴果提醒他關於楚沉的話;他自然對崔儉玄提點了一句。可後者更懊惱的;卻也是沒能目睹那一場盛會;這幾乎成了東都洛陽上下無數人的心聲。

正因為如此;當門下省上下官員得知;天子親自令左拾遺杜士儀就當ri天宮寺中題記一篇;以紀念當時勝景;羨慕的固然不少;但遺憾的則更多。唐人骨子裡便有一股喜好浪漫愛好雄奇的習xing;就連左拾遺中最年長最資深;對於杜士儀這個新進同僚一直若即若離的竇先;事後也不禁對這個資淺的小字輩委婉表達了一層意思。

“君禮賢弟;我等既都在門下省;ri後當同進同退才是。”

這同進同退的是朝中大事;還是那等看熱鬧湊熱鬧的小事;那就只有當事雙方彼此體味了。

不過;杜士儀當了幾個月的左拾遺;和同僚之間雖然不像最初那般受人排擠;可因為年紀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