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帶的戰爭實是殘酷異常、勝負難料。金軍在集中兵力攻打河東的同時,也不忘派遣遊騎掃蕩尚未完全臣服的河北東部,突入山東、河南,部分騎兵甚至突至淮河流域!所以資訊掌握得既不全面又有些遲緩的南宋朝廷,對於北方戰局的展把握得並不確切。許多人既圄於對金人積威的恐懼,又看到近期金人在河南、山東、淮北的猖獗,都傾向於認為漢部在金人的打擊下已是岌岌可危,而漢部一旦傾覆,南宋朝廷恐怕就得面臨唇亡齒寒的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當初贊成襲擊漢部的大臣如呂頤浩等人便遭到了大部分士人的批判指責。甚至就連趙構也有些擔心這次會不會對漢部做得太過分了——我們這位喜歡做兒皇帝的“中興之主”,其實並不希望漢部滅亡,他想要的只是一個平衡的局面,一個能讓漢部為他抵擋胡人的局面。
“漢部怎麼還沒來求和呢?”趙構在南方的統治還不是很鞏固,將劉光世、張俊等人所率領的部隊調往河南、山東以後,江南便顯得頗為空虛。實際上趙構也不敢命令劉光世、張俊等人對漢部在山東的領地逼迫太甚,因為他就算取得了這些地方暫時也沒法進行有效的統治,所以劉、張等人一直一來就是在漢宋的臨時邊疆線上進進出出,這種“虛晃一槍”的威脅比之張浚之“巡視黃河”也是不遑多讓。
“秦卿家,你看漢部的求和使者什麼時候會到?”
這天趙構正在偏殿與秦檜密談,忽然太監匆匆忙忙跑了進來,遞上外廷的戰報,趙構一開啟臉色就變了:漢部來了,漢部果然來了,但不是來求和,而是興兵問罪!
華元一六八一年春末,歐陽適大起舟山、流求水6兵馬東進,流求水6兩棲兵馬以一千五百人為一隊,分別進犯杭州、嘉興、越州、定海等沿海州縣,而他的本部舟山水師則開到崇明島,以車船加上八面風控帆技術、之字形行船技術逆長江而上,直撲建康!不旬日之間,江東便處處告急。
負責守衛淮揚的韓世忠第一個收到訊息,先後在江陰段、泰興段、揚州段設法阻截歐陽適。
然而這時漢部的造船技術在承繼大宋造船技術的基礎上又有了近十年的飛展,而趙構來到江南以後的水師建設又是以抗金人為第一假想敵,所有水上設定和戰術模擬大多是如何以船隻來限制胡馬,而不是以高階船隻對抗高階船隻,所以漢部水師所乘坐的船隻實際上已較宋軍為優。而這十年裡漢部水師打擊海盜、佔領海島的所積累的實戰經驗又遠非為應付戰況倉促間水師變6軍、6軍變水師的宋軍可比,因此這次的長江攻防戰裡可以說是一支職業水軍攻打攻打一支業餘水軍。
漢軍水師無論技術水平還是戰鬥技巧、訓練程度、實戰經驗都比宋軍水師高了半個檔次,這種實力差距使得韓世忠很難用戰術上和指揮上的優勢來彌補,更何況他的對手歐陽適是個打水仗的老手,水上戰術和指揮水平比這個時候的韓世忠還要來得強。
所以這次歐陽適入侵江東幾乎是船行百里如入無人之地,宋軍告急的文書走得不比漢部水師快多少,通常是上一個據點失陷的訊息才傳到沒多久,漢部的大船也跟著來了。歐陽適便是用這種度連破南宋在長江段的十三個據點,輕而易舉地就掃清了江陰段、鎮江段的防禦工事,破解了韓世忠以火船從上游順流而下的襲擊。當趙構收到訊息時,歐陽適的前鋒車船已經逼到揚州附近,揚州和南宋朝廷的行在建康已是朝夕至的距離,可想而知,大宋的君臣在聽到這個訊息後所受到的震撼有多大!因為臨時行在建康雖是一座名城,然而就在長江邊上!雖則歐陽適的水師能否上岸攻城尚未可知,但趙構可不敢冒這個險!
“皇上!請移行在,以避敵鋒!”
這還用你來說?趙構早在大臣上奏之前就準備逃走了,反正他一路逃走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這建康行在作為臨時都城的地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