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因而心中想起:“從前伏羲氏得到景龍之瑞,就創造一種龍書。神農氏因上黨地方嘉禾生了八重穗,就創造一種穗書。

高祖考軒轅黃帝因卿雲呈現,就創造一種雲書。少昊帝因鳳凰來儀,創造一種鸞鳳書。顓頊帝曾創造一種科斗書,雖不知道他為什麼原故,但總必有一個動機。現在我何妨也創造他一種呢?”但是當時雖如此想,終究因為政治事務之牽掣,不能分心。自從到了城陽之後,一無所事,趁此就把前數年所立的志願再鼓舞起來,殫精極思,不到一年,居然製造成功。當時太尉舜等知道了,紛紛呈請將這個龜書頒佈天下,令人民全體學習,就作為大唐朝的國書,以為統一文字之用。但是帝堯以為這個不過遺興遊戲的東西,哪裡就可作為不易之楷模,一定不肯答應,這也可見帝堯之謙德了。閒話不提。

且說這年,正是帝堯在位的第一百年。帝堯已經一百十七歲了,自夏秋以後,筋力忽覺稍衰,倦於行動,漸漸病作。那時丹朱和其他幾個兄弟早已前來伺候。娥皇、女英亦來伏侍。

便是舜、禹等大小臣工,亦輪流的前來問候。就是遠近各州百姓聽見了這個訊息,亦個個擔憂,替帝堯向天祈禱,祝帝堯長生延壽。

無奈帝堯年紀太大了,藥石無靈。帝堯平日看得那養生之事又極淡,從來不學那服食導引的神仙生活,因此支援不住,到了立冬之後,竟嗚呼殂落了。這時九男二女、大小臣工無不趕到,悲傷哭泣,固不必說最奇怪的,就是這個訊息傳佈之後,天下百姓無不痛悼,罷市巷哭,如同死了他的父母一般。後來三年之內,普天下的百姓不奏音樂,以表哀痛,這個真可謂難得之極。

閱者諸君聽著:在下是從專制時代過來的一個人,從前君主或為什麼首領的人,在他死了、或奉安落葬的時候,要強迫人民服他的喪,並且禁止人民的娛樂奏樂及婚嫁等等吉禮。他的意思一半固然是表示他們的排場,顯顯他們的威風,一半亦因為書經上有兩句說堯的,叫作“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的原故,他們以為這個是很難得的,不可以不學他一學。但是百姓對於他的感情不但不能及堯,簡直得到一個反面,哪個肯替他服喪?那個肯替他遏密八音?他們也知道做不到,只有用強迫之一法,或者派幾個人,到處勸導發起,或者定一個刑罰,不如此的,要怎樣怎樣嚴辦。那些臣民為了這種利害關係,無可奈何,只得服喪,只得停止音樂娛樂。試問:他們的心裡是否真個悲悼嗎?不要說被強迫的人決不悲悼,並且還要咒罵;就是那個天天穿素、日日哭臨的人,試問他心裡果然悲悼嗎?亦不過虛偽而已矣。照這樣看起來,只要有威權,有勢力,就可以做得到,何足為稀奇。帝堯那時候的百姓是出於真心,所以叫作難得。何以見得他真。動呢?有二層可以想到:一層是四千年前,人心尚是古樸,這種狡詐無理的虛榮心、能欺自己而不能欺人的事情當然沒有,當然不肯做。一層是百姓如果不是真心,這種舉動殊屬無謂。帝堯死了,如果丹朱是襲位的,還可以說巴結死的給活的看。現在帝堯既以天下讓舜,出外十年,大家都知道天下已是舜的,巴結已死的堯有什麼好處?而且還有一層,如果是舜、禹這班人強迫百姓如此的,那麼舜死之後,禹死之後,當然仍舊抄這篇老文章。這個故事必定奉行,何以並沒有聽見?所以從種種方面看來,當時百姓的確是出於真心,並非虛偽,亦絕無強迫。史書上記載堯的至德,說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瞻之如雲,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照這幾句看起來,當時百姓之所以如此,真是應該之事了。閒話不提。

且說堯崩之後,薄海同悲,而尤其是舜,舜的對堯,不僅是因為翁婿之親,也不僅僅是君臣之義,最感激的是知己之恩。

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