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位。
三門峽市水利局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對技術官員和專家主導的三門峽水庫存廢之爭表示不滿,他對記者說,純技術性爭論,永遠不可能有唯一的答案。他說從哲學上講,真理只能無限接近,永遠不可能有絕對真理,實踐無止境,真理也無止境。“這樣爭下去,地方的利益還會受損下去。”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拒絕安排其市委書記連子恆接受採訪,一位宣傳幹部說,該市市委已經決定不再擴大宣傳。但該市一位官員解釋,他們期望國家有關決策部門作出裁決,作出定論,以免影響地方政策的制定。
記者注意到,河南省全國人大代表與陝西省全國人大代表在****上提交的議案,措辭有所不同,河南的議案為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出面裁決,陝西省提交的議案則為提請解決渭河水患的訴求,前者側重程式,後者側重實體。
背後的利益考量
記者在黃河水利委員會檢視了三門峽水庫歷史爭議的資料,發現歷次爭論中,法學家、社會學家等人文科學家都缺席。如一份資料顯示,1957年6月10日至24日,水利部召開了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討論會。參加會議的有建委、水利、電力等有關部門,陝西、河南等有關地方,北京、天津、武漢等高校的專家共70人。而2003年會診三門峽的鄭州會議上,仍然為“30多名水利專家會聚鄭州,對三門峽水庫的利弊問題展開討論”。
陝西省華縣是2003年渭河洪災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該縣縣委宣傳部一位幹部私下對記者說,陝西省關於三門峽水庫的爭議,不是是非之爭,不是真理之爭,而是生命之爭、利益之爭,是為關中上千萬父老鄉親爭生存權與發展權。該縣縣長薛東江2003年洪水過後曾喊出“‘炸’掉三門峽”的呼聲,他也是陝西省有關三門峽水庫那份議案的動議者之一。
2003年,水利部主持召開的鄭州會議上,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在彙報中尖銳地提出:“三門峽庫區問題已經綿延了40年,積澱的各種矛盾已非我省所能解決,矛盾的發展完全是由三門峽顧及自身利益和下游利益造成的。”
陝西省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同在一個黃河流域,唯有陝西是歷史因素的無辜受害者,而別的省份都是純粹的受益者,他們在幾十年安瀾的同時,繼續向黃河索取更大的利益。”
利益的考量,顯然是三門峽爭端的核心。陝西省前省委書記、政協主席安啟元,今年3月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每次渭河發大水,他都要去災區,“我發現,關中最窮的地方是在三門峽庫區”。陝西省發改委一位官員表示,三門峽水庫嚴重製約了關中地區的發展。
今年1月19日,在陝西省政協九屆四次會議召開期間,安啟元專門約見新聞媒體,宣佈《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已經透過國務院審查及批覆,將正式開始實施,由此中央財政投入229億治理渭河,這是渭河史上也是陝西省歷史上獲得的最大一筆中央撥款。
三門峽市當局所提及的三門峽市離不開三門峽,也反覆提到如果沒有三門峽水庫,該市將損失6億多元,6萬畝灌溉農田遭受旱災;63萬農村人口和30萬市區人口飲水困難。
有憲法學者指出,處理三門峽這樣的省際爭端,中國目前缺乏完善的機制。當前主導的思維,仍然是三門峽水庫的去留問題,應依據科學來決策。然而豫陝兩省日益激烈的爭端,顯然已經上升到了權益問題。如果存在利益相害,就必然存在利益補償的問題。不能單純以犧牲一些人的權益,來保障另一些人的權益,這需要司法裁決。
附 4:前鑑:渭河之痛與三門峽水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李菁
(2006年5月)
3月19日下午,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