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身體毫無異樣。

生活還要繼續,小洪浩並無坐吃山空的本錢,收拾整齊,便揹著背篼往村後大山出發。

原來這石鼓村,所屬為巴國,只因境內延綿不絕的大巴山脈故而得名。整個巴國,除了大山便是大江,鮮有肥沃平整之地方便農耕。不過也正是因為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加之巴人悍勇好鬥,所以即便外面其他國家連年征戰屍山血海,巴國卻能獨善其身休養生息,歷來是兵家不爭之地。

洪浩五歲便開始隨爺爺進山,早已輕車熟路。要說這山裡倒的確是一個天然的大藥庫,一年四季都有各種藥材可供採摘。可容易採拾的,多是買不上價的金銀花、車前草、蒲公英、益母草之類,而那些名貴值錢的像人參,靈芝,何首烏、金線蓮之類,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基本上要備足乾糧往大山深處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才有可能——也只是有可能而已。洪浩自然清楚自己現在一個小小孩童,還沒有能力去大山深處碰運氣,所以他只是走得兩個時辰便停止前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一片山林洪浩已經來過不知多少回,一草一木都記得爛熟。爺爺病重臥床這些天,他每日都是在此一帶採集石斛,這石斛雖不珍稀名貴,但較那些常見草藥卻能多賣得幾文——只因聽說能滋陰壯陽,但凡能和壯陽扯上關係的藥材總能賣得貴些,古今如此。小洪浩當然還不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他知道能多賣錢總是極好的。

日頭開始西斜,小洪浩也差不多采滿揹簍,便快步下山。

他盤算著也不回家,直接去到硃砂鎮,先去藥鋪把今天所採石斛賣掉,再買點黍米,鹽巴,雖然那東西已不在米缸,但洪浩潛意識還是想按照爺爺的習慣不能讓米缸空個精光,畢竟手裡有糧心頭不慌是個小孩子也能明白的道理。

小男孩一邊走著,一邊想著,不覺便來到了硃砂鎮。

這硃砂鎮,當是方圓幾十裡最熱鬧繁華之所在。不但酒館、茶坊、飯店、青樓、鐵鋪等各種店鋪一應俱全,更有因沱江而興的水陸碼頭,帆檣如林。洪浩以前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跟著爺爺來鎮上買賣——畢竟這是小男孩迄今為止所見識過的最大世面。

仁和藥鋪是鎮上唯一的藥鋪,據說建鎮之初便已存在,畢竟此間採藥為生之人極多。這藥鋪低價收來,再透過水路運去都城巴郡高價出售,多年間獲利頗豐。遂慢慢盤下左鄰右舍,數次擴建,已從當初小小一間鋪子搖身變為三層三進好大一座樓。

小洪浩來得藥鋪門前,他雖不識字,但卻知曉那闊如門板的匾額上三個斗大的字從右往左念做“仁——和——堂”,至於左右“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的對聯就不甚清楚了。

洪浩進門,早有店鋪夥計熟稔地幫忙卸下揹簍,不過這夥計眼生,想必是新招進來不久。只見這夥計一手插進石斛從簍底往上翻滾,這一是檢視石斛品相品質是否上下如一;二是看有沒有摻雜其他雜草魚目混珠來加重。那夥計檢查完畢,隨即拿過一杆大秤,掛上揹簍飛快的一提一抹,吆喝一聲:“二等石斛,十九斤七兩,去皮五斤,淨重十四斤……二等石斛兩文一斤,計二十八文。”——原來藥鋪的規矩分大秤小秤,一般藥材用大秤,貴重藥材用小秤,特別珍稀的單論。大秤八兩往上算一斤,八兩以下不計。

只是這夥計明顯欺負了小男孩。小洪浩採摘時原本精挑細選,這石斛都是足足的一等品質,以前和爺爺來賣從未按過二等。且不論這夥計毛重是否虛報,單這揹簍,是村裡老篾匠用湘妃竹所編,極薄極韌極輕,重不到四斤,藥鋪原本是知曉的,今日夥計卻報五斤……一等品三文一斤,這一進一出,小男孩的辛苦在夥計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中便被黑去了約二十文錢。

小洪浩滿臉通紅,欲要爭辯,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