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兵法家,我準備在霍城給他劃三個寨子,當作他的封地,由他長子繼承。”

擁有了三塊封地的趙武今非昔比了,他已經成為中等貴族了,這意味著他有權擁有自己的封臣。而他剛才說封賞齊策土地,就是在變相請求國君,允許他確立自己的“封臣”,即:擁有獨立封地的家臣。

悼公滿意的揮了揮手:“我同意了,武子先退下吧!寡人還要接見齊國的大子光。”

趙武與令狐頡滿意的告退而走,兩人在國都西門分手。趙武從西門繞到東門,順便看了看自家的產業,而後帶上東郭離,一路慢慢的往自家趕去,邊走邊跟齊策盤算:“咱們把霍城搞到手了,今後趙兵出了那片峽口,便天高任我飛了。”

齊策也很滿意,因為他現在已經徹底奠定了趙氏第一家臣的地位,而且自己的長子將擁有一塊封地,次子“別出”成為國君的大臣,這讓齊策感覺到自己的奮鬥值了。他伸出手來,掰著一根根指頭盤算:“有了霍城,趙城附近的可耕地面積至少擴大了兩倍。我們可以把霍城建成一座純粹的軍事堡壘,讓霍城以收取過路費為主要收入。霍城位於兩山峽口,商人們要進出總要經過那裡,只要對外商業發展起來,霍城窮不了。

戎人重視財貨,對土地態度隨意,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羊群趕到哪裡就在哪裡紮營,純粹逐水草而居,我們完全可以用錢、用各種新奇的貨物從他們那裡換取土地。這樣一來。不費一兵一卒我們就可以在那片土地上放牧。嗯,沒準真可以讓戎人替我們放牧?”

趙武興致勃勃:“讓戎人放牧,這想法很有意思。我聽說戎人很擅長單騎走馬,也很擅長放牧。這次戰爭中,我們試驗了輕便型兵車的威力,但這種兵車由於賓士過快,步兵無法協同作戰,我準備今後換上一部分騎兵協同戰車作戰,如果戎人肯接受我們的管理,有了這些天生的騎兵,我趙氏的力量會更加強大。”

齊策馬上補充:“增加戰馬,一定會增加糧草的支出。一匹馬吃的要比一名士兵多,如此一來,我們軍隊的後勤編制也需要改變。兩次參戰,作為僕兵,傷亡並不重,相信我們再次徵召奴隸作為輔助人員,做一些飼養馬匹,照料正卒的工作,奴隸們一定願意。讓我想一想。”

趙武剛才也就是隨便一說,因為他已經想到了後來的軍事演變,所以朝那方面提了一下,沒想到齊策現在顯然很在乎他的晉國第一兵法家的頭銜,趙武如此一提議,他立外琢磨起兵種搭配問題。

有人肯勞心勞力,趙武樂得清閒。他悠閒的坐在馬車上東張西望,而齊策已經心不在焉了,他目光呆滯的在馬車上東搖西晃,大腦緊張的運作著,考慮著兵種搭配以及相應的物資支出、補給支援。

悼公上臺的時候,曾答應發動戰爭不耽誤農時,現在是二月,晉國正在春耕,田野上到處是忙碌的人,趙武東張西望,看的興致盎然。

趙武的出現畢競多少引起了蝴蝶效應。這些年來,他雖然做事儘量不聲張,但他帶來的工具變革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國家。原先這時代的農具很簡單,但由於趙武的出現,農民勞作的時候不再一把鋤頭打天下,鏟子、耙子,耕作的馬拉犁,都已基本上完成了鐵器化。馬車越往北走,這種現象越是明顯。

春秋時的農田跟後來的農田不一樣,因為春秋時代,農田裡耕作的是馬而不是牛。這種有別於後代的農耕景象讓趙武百看不厭,他看著農夫歡快的趕著馬匹,看著孩童在田間嬉戲,看著婦女採桑,臉上笑開了花。

趙武不知道,據說,現代考古研究發現,馬耕技術是中國明的,據說在距今五千年的墓葬中曾發現了人們用耕地的馬殉葬,而春秋時代就有“往者未錢吳越之時。。。。。。布帛充用,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的記述。

“這真是一片田園牧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