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這句話殺氣騰騰的,最適合用硃紅色的丹砂書寫,我准許你用丹砂書寫這八個字,在盟書的背後。”
這叫“背書”,這份盟約的背書是:楚雖三戶,亡晉必楚。
趙武說的細聲細氣,聯軍將領們全部愕然,子皙也很愕然,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趙武這種舉動。是出於大度?出於廣博的胸懷?還是出於蔑視?出於純粹的挑釁?
子暫深深吸了口氣,用平靜的語調詢問:“貴方主持簽訂盟約的是誰?”
趙武笑了!子暫還這是想拖延時間,但趙武顯得極不耐煩:“沒錯,我方如果由我簽約的話,你的級別顯然不夠,快回去喊你們的令尹子圍,我相信,他現在正焦急的等在城門口,等待你談判的結果。哈哈,如今天色還早,你來得及召喚公子圍過來……順便,也把我要的風胡子後代以及風胡子的徒子徒孫,一起帶過來。”
子皙猶豫了許久,終於決定,這樣麻煩的事情,還是讓哥哥出面吧!
子圍(公子圍)在城門口接獲訊息,趕緊命令楚軍:全軍將士外罩軟衣、內穿甲冑前去草簽盟約,隨時準備戰鬥!
太宰伯州犁聞訊大驚,趕緊試圖阻止子圍,面對伯州犁的勸說,子圍慢悠悠解釋:“如果可以全殲這些晉國人,殺死趙武,晉國必然元氣大傷,有什麼不好?”
伯州犁強烈反對:“我們會合諸侯,卻不以信義待人,這怎麼行?諸侯是期望楚國人恪守信義,這才過來要求結盟的,背信棄義,就等於拋棄了令諸侯信任、順服的法寶啊!”
子圍不以為然:“楚、晉兩國之間不講信義、“爾虞我詐”已經很久了,大家都是唯利是圖罷了。只要對楚國有利我就幹,要信義有什麼用?!”
伯州犁大失所望,退下後對人說:“令尹大概要篡位了,當然,他也活不了三年了!只為了得逞自己的意願,他可以輕易拋棄信義,這麼做,雖然一時可以得逞所願,但意願靠言語來發出,言語一出口,就要以信用來保障,有了信用,意願才能實現。意願、言語、信用三個要素相互關聯,三位一體,一個人才能立足。丟棄了信義,如何三位一體,如何活得過三年?!”
伯州犁說的這話,秉承的是神秘主義觀念,是巫術所產生的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在神秘主義看來,作為圖騰崇拜物之一的象形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種神秘的魔力,這種文字魔力可以讓順應它的人得到好處,觸犯它的人或違背它的人受到懲罰。而意願用語言表達,也受它的約束。比如“八”與“發”諧音,那麼“八”就能帶來“發”;送“鍾”諧送“終;“傘”諧“散”,因而是需嚴格忌諱的。
神秘主義的頂峰是老子所著“道德經”。他說的是“道可道,非常道”,人世間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都是神秘的,如果非要確切的定義某件事物,那就是觸犯了神靈的忌諱,必將受到神靈(天道)的懲罰。
可惜趙武不相信神秘主義,他出身於數字化的時代,相信萬事萬物都是可以探索的,可以被破解的,可以被度量的。
伯州犁說的那番話並沒有影響到趙武的計劃,公子圍抵達之後,趙武甚至不屑與對方交談,只是頻頻的催促:“快點快點,天色不早了,我還要趕路。”
公子圍昂然詢問:“誰先誓盟?”
按照春秋規則,最先盟誓的人是當然的盟主,公子圍還想糾纏於盟約的細節,但趙武很不耐煩,他衝鄭國的子產點點頭,催促說:“你來解釋給他聽,只是一份草簽盟約而已,鬧什麼鬧。”
子產是誰?當晉國霸氣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像訓兒子一樣訓斥先元帥範匄。人範匄當初因為齊國的使臣高厚跳的舞蹈不符合他的心願,就敢跳出來大聲指責,並當做戰爭理由,發動對齊國的全面侵略。正是這樣一個霸氣凜然,咄咄逼人的“晉國第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