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風帆戰船,於是,“餘皇”後來成了“風帆”一詞的代名詞。《廣成頌》一文對餘皇描述說:“然後方餘皇,連牛�郟�旁品��┠捺����

吳國人就是以這樣的造船技術,在汝河邊製造趙武需要的平底戰船。他們的工藝,加上趙武現代人的眼光與指點,再加點流水線式作業,以及分工協作技術,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成果。吳國製作出來的戰船速度又快,質量又佳,這些戰船在熟練的吳國船工操縱下,行駛的極其平穩。

江海之上,趙武滿意的看著吳國船工們嫻熟的操縱著巨舟,他安慰著驚恐不安的宋國左師向戎、鄭國司寇子產:“放心,這些船工在吳越的大海上航行慣了,汝河在他們眼中只是一條小渠溝,不會出什麼大問題的。”

向戎擦著汗,哆哆嗦嗦的解釋:“我聽吳國的造船匠說,這艘巨舟是趙武子你親自設計的。吳國人也是第一次製作這樣狹長的巨舟,而且第一次用上這樣的軟帆,因為這艘戰船有太多的“第一次”,能不讓我擔心嗎?”

趙武回答的洋洋得意:“沒錯,你忘了我有個“匠器大師”的名頭。當然,我純粹是手癢……起初,吳國人繪製的戰船圖樣,長寬比例過小,船身幾乎圓的像一隻臉盆。這樣的戰船,雖然因為縱向比例加大了,使得載貨量上升,但它重心不穩,轉舵不靈活。楚國可是超級大國,我們在楚國的地盤上戰鬥,船隻本來就少於楚國,如果質量上再不能勝過楚國,那這場戰鬥就沒有勝利的希望。”

子產面色蒼白,但他說出來的話,語調卻聽不出有什麼異常:“所以,武子你就親自設計了這樣的船隻?”

其實,這船也不是趙武原創出來的,他只是按照記憶中現代船的模樣,畫出一份梭形的圖紙,而後在船中央畫了根豎立的桅杆,桅杆左右畫了一根大四角帆。吳人船工立刻快手快腳,把他繪在紙上的東西變成了現實,變成了現在這艘戰船。

這是一種獨桅船,雖然獨桅大四角帆船的出現有點超越時代,但結合滑輪組,出航的船伕們還是順利完成了升帆降帆的動作……這個動作完成了之後,剩下的就是操縱帆的方向,控制航速了。這對於曾經航行於大海之上的吳人來說,是小事一樁。

第二百二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

現在是冬季,南方江面的風並不強烈,汝河也並不寬闊。吳越的船伕能夠憑著一條舢板航行到日本,在這小河溝裡玩帆船,能出什麼大的茬子?

這些船伕們還是在熟悉船性後,才邀請趙武一行人來到江面上試船。新建的軟帆船,船帆重量比起硬帆來說微不足道,一艘船上七八個人就能操作,而這種船的操控性要遠遠超越同時代的戰船,一會功夫,船伕們玩熟操帆動作後,反而迷戀上這艘船帶來的操縱感,他們在江面上忽而加速,忽而轉彎,忽而採取蛇形路線……哦,戰船雖然在扭來扭去,但因為船的體積大,船上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那種頭暈目眩的失速感。這話指的是趙武。

但向戎已經頻頻的抽著冷氣,哆哆嗦嗦的說:“這速度,……太讓我不適應了,平常(牛)車沒有這麼快,哪怕是騎馬,也沒有如此快的速度。此刻我站在江面上,只覺得耳邊江風烈烈,令人頭暈目眩。”子產微笑不語,他的微笑表明,其實他也贊同向戎的觀點。只是由於在努力忍住嘔吐的感覺,使得子產不敢張嘴。

趙武輕輕搖了搖頭,心說:“這才多高的速度,有六十邁嗎?你們還沒有品嚐過時速一百六,坐在敞篷車裡,風吹得睜不開眼睛的感覺呢?那種速度,簡直令人腎上腺分泌旺盛。”此“車”非彼車,趙武說的不是春秋時代的戰車。

其實,眼前就有一個腎上腺分泌旺盛的人,那位楚國那位歌伎興奮的在甲板上蹦蹦跳跳,她嘰嘰咕咕衝趙武說了一通鳥語,而後婉轉的在甲板上唱起歌來,音調柔媚的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