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掉,未免荒唐。至於僧人地仙之事,屬個人信仰方面的事,也不一定非要絕之而後快。如《顏氏家訓》中甚至竭力宣傳佛教可信:
“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世歸心,勿輕慢也。其間妙旨,具諸經論,不復於此,少能贊述;但懼汝曹猶未牢固,略重勸誘爾。原夫四塵五蔭,剖析形有;六舟三駕,運載群生;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惠,豈徒《七經》、百氏之博哉?明非堯、舜、周、孔所及也。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積為異,深淺不同。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軍旅,燕享刑罰,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為之節,使不淫濫爾。歸周、孔而背釋宗,何其迷也!”
這段話是說:
佛教中過去、現在與未來之事,是可信而且有應驗的,因此,我家世代都要一心向佛,對其不要輕佻怠慢。佛教的精妙之處,已完全體現在佛經中了,在此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但我擔心你們尚未牢記在心,便再簡略地重複一下,以作為對你們的勸告和教導。推究四塵五蔭、剖析有形之物;六舟三駕,運載眾生各種戒行歸空,各樣法門入善。辯才智慧,難道只有七經、諸子百家廣博嗎?很明顯是堯、舜、周公、孔子所不能比的。內、外兩教,原是一體,逐漸積久而成為不同的教派,深淺也不相同。佛典初始的禁要,設有五種禁戒;儒家經典的仁、義、禮、智、信,都和它們相符合。仁是不殺的禁戒,義是不盜的禁戒,禮是不邪的禁戒,智是不酒的禁戒,信是不妄的禁戒。至於像田獵軍旅、宴享刑罰,順隨民眾的本性,不能倉促廢除,據此制定出它的節限,使它不超過限度。歸依周公、孔子而背離釋宗,是多麼迷誤啊。
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八本三致祥
◆原文
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其少壯敬親,暮年愛親,出於至誠,故吾纂墓銘僅敘一事。吾祖星岡公之教人,則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醫藥,皆不信也。
處茲亂世,銀錢愈少,則愈可免禍;用度愈省,則愈可養福。爾兄弟奉母,除“勞”字“儉”字之外,別無安身之法。吾當軍事極危,輒將此二字叮囑一篇,此外亦別無遺訓之語。爾可稟告諸叔及爾母無忘。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我教育子弟,不離開八本、三致祥。“八本”指的是:讀古書以訓詁為本,寫詩作文以聲調為本,撫養長輩以得他們的歡心為本,養生以減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胡說為本,治家以不晚起為本,做官以不貪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至祥”指的是:孝導致祥瑞,勤帶來吉祥,恕帶來祥和。我的父親竹亭公在教育別人時,專門注重一個“孝”字。他少壯時敬長輩,晚年時愛長輩,都是出於至誠,所以我編纂墓誌銘時只說這一件事。我的祖父星岡公在教人時,則有八字、三不信。“八字”是“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不信”是僧巫、地仙、醫藥,都不相信。
身處這個亂世中,銀錢越少,越可以免去災禍;花費越省,越可以養福。你們兄弟奉養母親,除了勞、儉這兩個字外,沒有更好的安身辦法,我每當遇到軍事極危險時,常常把這兩個字叮囑一遍,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遺訓。你可以告訴你的各位叔叔和你母親,請他們不要忘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