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半人馬酋長號上見到的後世西方吹制工藝傳入後的真正玻璃還差之甚遠。
玻璃的熔點比天然水晶要低出許多,有了玻璃,她就能製造出試管,燒瓶,玻璃棒,平面鏡,甚至溫度計與注射針筒。但目前最重要的,還是顯微鏡。
出乎意料的是,玻璃的製造成功,使得工匠們熱情高漲。這五人祖輩都是匠師,彼時盛行的鉛鋇仿玉的工藝,在糅合了阿苒提出的西方鈉鈣玻璃工藝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新的起步點。最讓阿苒頭疼的雙面凸鏡色差的問題,也終於有了進展。
待到臨行前,阿苒的第一臺顯微鏡總算問世了。這臺顯微鏡一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包括目鏡物鏡於一身的鏡架,一個是負責聚光的玻璃球透鏡臺。後者還兼有煤油引燃的光源,保證光強的穩定與方向。阿苒的數學物理基礎幾乎為零,只能透過最笨的法子計算放大倍數。
首先必須確定長度單位的精確性,阿苒想起自己在半人馬酋長號上做體檢時,身高大約為160厘米,按照後世實驗文獻中統一出現的米與厘米概念,她讓施槐巍用數根不同的細線測量自己的身高。選取了其中最接近平均值的一根,將其不斷對摺等分為16段。最終每一段確定為10厘米。由此進一步確定了米,厘米乃至毫米,並在這基礎上製作了數把精度不同的木尺。長度單位的確定之後,阿苒在紙上用削尖的炭筆比照10厘米的木尺畫了長短不一的數條線段,並逐一在顯微鏡下觀察。當物鏡下的標本為1毫米,而目鏡中剛好能抵達視野兩端時,根據目鏡的直徑4厘米,計算為放大40倍。這是她能想到的最簡單直接證明放大倍數的方法。可惜的是,一般的細菌至少要放大百倍以上才能看清楚結構,僅僅四十倍的放大,最多隻能看清頭髮絲上毛鱗片的大小。但即便如此,對世人來說也已是了不得的創舉了。
……
蓮花渡位於藥王谷以南約五十里的位置。
阿苒按照羊皮紙上的時間,早早的來到了渡口。她臉上帶著人皮面具,下車之後便小心的將行李卸下。眼看辰時三刻就要到了,蓮花渡上人來船往的,怎麼看都不像是要舉行宗門交易會的樣子。
不多時,遠遠忽然來了一隻畫舫,船頭雕了一隻栩栩如生的木鵲。最奇怪的是,那畫舫船艙外看不到划槳之人,可轉向、減速、停泊卻一樣不差。阿苒忽然想起那羊皮紙的右下角似乎也有這麼一隻木鵲,咬了咬牙,便帶著行李迎了上去。
ps:
才上線看見居然有這麼多人給我投票,太感動了!這個季節發燒的人好多,我的臉腫了快三天了,現在已經消腫許多,謝謝大家的關懷!謝謝!
☆、188 宗門交易(中)
這隻畫舫正是巧匠宗所有,那船頭木鵲則又有一段緣故。相傳公輸子當初曾用竹木製作出一隻精巧的木鵲,能連續飛三日不落地。他自以為至巧,卻不想被子墨潑了一頭冷水:“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刈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1'”公輸子羞憤之下,便要將木鵲毀去,卻被其妻勸道:“世有美玉有明璧,無非奇巧二字,何人謂之以拙?彼之拙物妾以為巧,拙巧之別非益也,在乎技矣。技至臻境,其益自顯。”
公輸子得知後豁然開朗,便在木鵲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試圖製造可以載人的木人車馬'2',這也是機器人的最早雛形。巧匠宗為公輸子所創,以木鵲為標記,並以此自勵。
那畫舫停在岸邊,卻沒有可以供人登船的船板。岸邊有三五無賴潑皮見那畫舫似是無人,又見其雕欄精美華麗,便趁機想要攀爬行竊。忽然只聽“嗖嗖嗖”幾聲,似是有數只冷箭從船艙中飛射出來,為首一人正爬到一半,耳畔聽到風響,頓時嚇得跌入河中。那群人見狀立即一鬨而散,口裡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