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逃,直到陣後。

高雲殺透一條血路,直到中軍,左右尋不見袁紹。索性展開軍刀,將河北中軍車旗盡數斬斷,袁紹兵馬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袁紹領兵來樂安,本意就是拖延高雲兵馬,幫助顏良爭取時間,襲擊昌國。本身就沒想要真打這一場。

眼下見河北兵馬勢頹,折損甚重,不敢戀戰。急忙傳令鳴金,收兵回撤,退往鄒平。

高雲見河北兵馬退卻,傳令雷鼓大進,一路追襲,殺出五里開外,方才收兵回城。

袁紹一路不敢稍停,直接退回鄒平,派人點算兵馬,折損三萬餘人。又死了大將高覽,惱怒不已,大罵張頜等將無能。

張頜、文丑等等眾將皆唯唯諾諾,低頭不語。

審配見袁紹惱怒,責罰眾人,趕緊勸道:“請主公息怒,保重貴題。勝敗乃兵家常事,此番雖然折損兵馬,但已為顏良將軍爭得戰機。若是打破昌國、斷高雲之糧草,便是大勝。屆時虎威軍必然大亂,主公揮軍而進,高雲可一戰擒之矣。今日之敗,自不足道也”。

審配這麼一說,袁紹心裡的怒氣平息了一些,掉轉話鋒,拍案叫囂道:“哼!高雲小兒!且叫他猖狂一時!待顏良破了昌國,吾必報此仇!”

帳下文武見袁紹情緒轉移,趕緊一齊都勸,七嘴八舌的助威,好像顏良已經打破了昌國,斷了虎威軍糧道似的。

其實呢,顏良確實收到袁紹號令,按照約定時辰,留田楷領一萬兵馬守臨淄,親自帶著四萬兵馬出城,一路往南,直抵昌國。

太史慈在臨淄城外不遠處埋伏兵馬,派人哨探,得知顏良親領大軍離城,大為歡喜。

估計顏良一軍走的遠了,太史慈領起兵馬,直臨臨淄城下。二話不說,架起石炮,輪番攻打。

此時的虎威軍石炮已經被馬鈞進行了改良,由原來的彈石改為彈杆發石,威力和射程都得到不小的提升。

十門霹靂炮一起發動,臨淄城頭巨石亂打,一片飛沙走石,守城兵馬死傷不計其數,偌大個城牆,竟毫無立身之處。

田楷驚慌失措,領兵馬下了城牆,依託城門死守,企圖等顏良回軍來救。

太史慈見城牆上已經空無一人,不敢怠慢,急忙傳令,架起樓車,刀牌兵大舉攻城。

這樓車是馬鈞的新作,用鐵架和木板結構,原理類似於今天的起落架,完全搖起來之後,就好像一個巨大的樓梯,可以隔著護城河直接搭到對方的城頭上。

有了這樣的蹬城神器,虎威軍攻打牆頭就如履平地,一個個順著寬大的木板臺階飛奔而上,霎時間功夫搶上城頭,殺入城內。

田楷在城門內集結了大隊兵馬,等著虎威軍破門而入之後,好節節抵抗呢。

但哪曾想,石炮才剛停片刻功夫,虎威軍大隊兵馬竟然已經殺上城頭,不禁驚慌失措。

虎威軍兵馬紛紛躍入城內,河北守軍猝不及防,潰退而走。虎威軍戰士迅速斬關落鎖,放下吊橋,接應大軍進城。

太史慈一馬當先,揮雙鞭奔入城內,打透敵軍,直奔內城。恰好在門口處撞見田楷,太史慈大喜,調轉坐騎,直奔而上。

田楷一見太史慈那氣勢,心膽俱顫,抹頭就跑。但是內城門口,地面狹窄,又橫七豎八的倒塌著兵屍軍旗,戰馬調轉不便。

田楷還沒等轉過馬頭,被太史慈趕到近前,抬手只一鞭,砸碎天靈,死在馬下。

太史慈一鞭打死田楷,命近身將校把田楷斬下首級,懸在馬前,四城號令。

河北守軍見主將戰死,紛紛請降,霎時功夫,四城皆平。太史慈傳令收繳戰俘,清掃戰場,一面安排兵馬上牆守禦,一面發快馬向高雲報捷。

顏良兵馬遠離臨淄,直到昌國,絲毫不知道臨淄城已經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