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猶自意氣風發,臨城挑戰。

昌國守將乃是老將軍趙嬰,早就跟廖化和董襲面議了計策,任憑顏良喊破喉嚨,昌國城就是一騎不出。

顏良無奈,只好催兵馬攻城。但是攻打虎威軍的城池談何容易,城牆上萬千高雲弩齊發,箭矢如漫天飛蝗,犀利無比。河北兵馬攻打一個多時辰,死傷慘重,毫無進展。兵馬士氣漸漸消失殆盡,甚至開始有兵丁臨陣逃走。

趙嬰親自領軍守城,居高臨下自然看的清楚,見顏良兵馬這般情景,心中陣陣冷笑。

綽起鑌鐵大槍,快步下城,翻身上馬,點起五千刀牌精兵,傳令道:“點炮!開門!”

虎威軍戰士聞聽將令,點起號炮,一聲響震天動地。顏良在馬上突然聽見炮響,覺得不對,還沒反應過來,就見城門大開,一員老將當先,領大隊兵馬奔湧而來。

0338:伏兵兩路悶頭河

顏良領兵攻打城池一個多時辰,未見城中一人一騎出戰。這會兒河北兵馬死傷已多,正在士氣頹墮之際,老將軍趙嬰突然領兵殺出,顏良頓時一驚。

身為河北數一數二的大將,顏良領兵多年,自然通曉兵法常理。趙嬰這個時候領兵出戰,那就說明城內守軍根本沒有盡全力。而是一直在等待河北兵馬懈怠,突出不意而襲之。

這讓顏良心裡頗為擔憂,趕緊傳令擂鼓,領後軍兵馬向前,迎戰趙嬰一軍。

廖化和董襲早已聽到城中號炮,各自領起兵馬,飛奔而出,勢如洪水破堤,襲向顏良兵馬兩翼。

顏良剛剛要跟趙嬰接戰,突然聽到左右兩翼大亂,舉目望去,大驚失色。只見兩員大將,各領彪軍,撞入自己兵馬兩翼,四面衝殺。河北兵馬本來士氣已墮落,這下又被三路兵馬圍剿,慌亂之下,四散而走,潰不成軍。

顏良駭然,知道中了計策,不敢再與趙嬰糾纏。調轉馬頭,鳴金而退。

趙嬰、廖化、董襲三軍兵合一處,緊追不捨,一路掩襲五里開外,方才收兵而回。

顏良被三路兵馬追擊,一路汲汲皇皇,又擔心臨淄,行軍更急。半個時辰不到,奔出三十餘里,來到悶頭溝一帶。

悶頭溝是個鎮名,源於鎮內的一條河。這條河非常小,但卻很特別,整條河水流都很平緩,唯獨下流盡頭的地方極其湍急。而盡頭的地勢卻是一帶巖崗,水衝不過,急打岩石,頗有氣勢。就如同一尾埋頭撞牆的大魚,似乎不顧一切要把岩石撞開似的。百姓們便把此河稱為悶頭河。

到了後來,河道越辯越窄,已經不具備河的規模,便逐漸叫成了悶頭溝。而這個鎮子,也就叫做悶頭溝鎮。

正所謂“山水相依”,既然有悶頭河這樣年代久遠的水流,那麼悶頭溝一帶地勢也便不怎麼平坦。雖然沒有什麼崇山峻嶺,但是荒山土岡極多,綿延相接,十餘里不斷。

顏良雖然識得地利,但是他從臨淄發兵的時候也是走的這條道,什麼事都沒發生。

所以,敗兵原路返回,心裡也並沒有多想。一路奔波逃命,兵力疲憊,好不容易虎威軍不追了,河北兵馬乏累升起來,一片哀嘆,十分懈怠。

顏良心裡正鬱悶的緊,也懶得管那些兵馬不成形狀,慢打戰馬,一路嘆息不已。全然不見,大道兩旁交錯連綿的丘陵溝壑。

張飛和甘寧奉了高雲將令,正埋伏在這山崗之後、溝壑之中。早在顏良從臨淄去昌國的時候,虎威軍眾戰士就有些忍不住手癢了。

這會兒見顏良兵馬依裡歪斜,慘敗而歸,虎威軍將士各個眼裡放光,一個個捉刀在手,盯著那些河北兵馬,如同猛獸盯著羔羊。

張飛、太史慈二將一聲令下,兩路彪軍同時躍起,爭先恐後,奔湧向前,喊殺聲驚天動地。

顏良正在思慮剛才敗事,突然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