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攻擊渭河、挺進秦州,張邁的虛實一下子就試出來了,那樣我們又何必在這裡空猜測?現在我提兵前來,那是來做你們該做之事,誰知道還如此推三阻四,早知如此,還不如不要你們為援,反而少了許多制肘!”
想到惱怒處,將桌子猛地一拍,恨恨道:“我主失策,竟與孺子為盟!”
孟昶臉色大變:“劉……你說什麼!”
劉知遠省起這時尚不能與孟昶翻臉,自知失言,行禮道:“末將北鄙武夫,一時胡言,請陛下恕罪。”
孟昶哼了一聲,王處回也不願意因此與石晉翻臉,打和場道:“總而言之,現在並非出兵良機,但劉將軍若真的打算奇襲秦州,我軍倒也可以借道,並在渭南為將軍擂鼓助威。但卻要說與劉將軍知:唐軍在北岸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想要偷襲秦州那是不大可能了。”
劉知遠道:“若是如此,那在下便先前往一探,只是若秦州空虛時,便在北岸舉火,那時還請陛下舉兵來應!此外還需要向貴軍討借船隻若干。”
王處回道:“船隻好說,若秦州真有可乘之機,我軍自然不會放過。”
雙方不歡而散,孟昶氣憤難平,指著劉知遠離去的方向道:“這個匹夫,也和張邁一樣看不起朕!王太傅,若不是你攔著,我真想斬了他的頭顱送回給石敬瑭!”
王處回道:“陛下息怒,劉知遠固然是死罪,但兩國為盟,不可擅殺盟友大將。”
孟昶哼了一聲,過了好一會,怒氣稍平,才又道:“劉匹夫說秦州空虛,張邁手下其實兵力不足,你覺得如何?”
王處回道:“聽劉知遠的分析,其實也有幾分道理,只是兵法雲: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張邁最擅長玩弄虛虛實實的詭計,或許他就是故意如此示弱,要誘我們跳進他的圈套也未可知。”
要知戰場之上,虛虛實實各種情報時時都有,這時候將帥對情報作何判斷就極其重要,有時候同一種情報也能夠做出截然不同的兩種對策,軍師出獻各種謀略其實不難,難的還是主帥如何採信判斷。
孟昶也覺得劉知遠的計劃太過冒險,道:“既然他說秦州空虛,那就讓他先去試試吧。我們安排好大軍在後,若劉知遠得利,我們便擂鼓渡河,若劉知遠失利,那死了石敬瑭八千人,對此戰大局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王處回道:“陛下英明!”
劉知遠回到駐軍處,這才召集部將,說明真正意圖,王峻道:“直接奔襲張邁,這事太過犯險了!再說我們只有八千人,雖是精銳,畢竟太少,又無器械,無法攻城,不如先稟明瞭陛下,討得援軍再來吧。”
劉知遠道:“制勝之機,稍縱即逝,我未請命而來,就為神速二字!別說從長安調來大軍,就算是從我麾下直接點兵,人數多了也必為郭威察覺,事機一旦敗露,對方必有應對之策!八千人攻城固然太少,但只要打破了張邁的虛張之勢,那時候北、東、南三方的進兵策略都會調整,此戰也勢在必行!我既渡渭,便無後退之理!怎麼,你們縱橫晉北,連契丹腹心部都不怕,這時卻怕了張邁麼?”
諸將為劉知遠所激,齊齊道:“大丈夫上得沙場,豈有怕理!但聽劉帥吩咐!”
劉知遠點頭道:“好!此次我們不求全勝,甚至不求全身而退,只需一勝,使蜀人知道秦州空虛,孟昶見有便宜,一定來撿,那時我們的目的便達到了!”
鳳翔府東北,一支騎兵也趁著暮色穿行。這支軍隊只有五千人,都是輕騎,卻是天策唐軍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之一!為首的乃是槍王楊信!
這支騎兵乃是郭威賴以對抗劉知遠的重要籌碼之一,這時卻偃旗息鼓而行,從北部迂迴繞道,副將田瀚趕上來道:“將軍,劉知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