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就是貴族爵位了,貴族依舊採用,王公侯伯子男勳七級,不過貴族爵位可享俸祿,卻不能就封,也就是說,被封賞為某地男爵,那麼你將獲得此地多少稅金的分潤,並擁有一處御賜府邸,不得插手當地政務,不得過問地方軍事,只享一定特權。
可以說這爵位就是一個榮耀的銜,並且在稅收等等上享受一些特權減免,同時對貴族的私軍也有了嚴格的限制,比天龍帝國的貴族的私兵數量還要少。
搞定了這些,接下去,就是重新劃定行省,郡,縣範圍了,帝國將天下劃分九州,州下設府,府下設郡,郡下設縣,也就是州,府,郡,縣四級,後期又出現了城主,鎮守這一階層。
而冷卓直接將州府這一級給融合,對他來說州太大了,府又太小了,而且多出一級單位,就多出無數的官員來,其實幹活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人。
如今冷卓佔據了楚州,揚州,而這次立國之後,青州南部也不打算繼續遮掩,所以這些地盤,冷卓劃出了八大行省,楚州三行省,分別為湘西行省,河南行省以及平安行省。
湘西行省,涵蓋松陵府,西巖府,九川府,嘉林府四府故地,下設一十九郡。
河南行省,涵蓋北部四府,鄱陽府,廣陵府,瀟湘府,東昌府四府之地,下設二十一郡。
平安行省,涵蓋朱雀府,上林府,大宛府,南林府,南杏府五府固地,下設一都二十三郡。
揚州劃分三行省,松江行省,東湖行省以及福海行省,松江行省囊括金楓府,松江府以及寧波府西部區域,下轄十八郡。
東湖行省,囊括揚州府,太倉府,蘇州府三府故地,下轄十六郡,蓬萊群島算其中一郡。
福海行省,囊括杭州府,福州府,寧波府東部廣大沿海區域,下轄二十一郡。
楚,揚六行省,青州這一次也一步到位,劃分為兩行省之地,河北行省,以及淮南行省。
河北行省由高郵府,菏澤府以及曲埠南部一部構成,下轄一十五郡。
淮南行省,暫時由濟陽府,淮南府兩府構成,不過還在帝國手中的萊蕪府日後肯定要劃入淮南行省,暫設十二郡之地。
八行省一百三十五郡,每郡各有五縣之地,可以說光是在這些地方所要用到的官員就不是一個小數目,郡一級衙門一百三十五個,縣一級衙門六百多個,幸好當初之前五年並非是一點建樹沒有,至少是將根基扎的比較實誠。
楚州三行省最容易解決,各縣都已掌握在手中,而且經過這數年時間,地方上的大楚委派的巡使也已取代了縣衙在行使縣內的各項權利,而且當初佔領楚州各府時,這些巡使還坐過一段時間的衙門,所以楚州這邊幾乎就是將各地的巡使扶正,讓他們重回衙門辦差,變動並不大。
揚州這邊,松江行省好解決,畢竟一直在大楚手中,所以地方上也容易轉化,但是東湖行省跟福海行省則要麻煩的多,歷經大瘟疫,又臨兵亂之災,加上大楚在此地根基不深,所以事務多多,而這兩個行省地位也很重要,尤其是東湖行省,那可是揚州最富庶之地,不僅有揚州,還有金太倉,又有蘇州,所以接下來肯定會重點。
這兩個行省肯定要派遣大量的基層官員,郡一級倒是可以推延一些時候,不過具體的方案,卻不是大朝會里去討論,而是由文閣吏部先推,而後閣臣討論,最後遞交冷卓審批,走了這一遍流程後,才會委任。
這大朝最後確定的自是大楚帝國的開國大典的時間,朝服,官服的樣式,後宮的編制,以及最為重要的定國律典的編修,這些都是禮部要忙碌的事情,同時也是最為緊迫的一個事。
正式開國大典定在了十月,畢竟地方上要一番大動,而開國大典也需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