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官自然是一個也不能少。而我既然如今尚兼雲州宣撫使;各位之中多學富五車之輩;應當知道;這宣撫使自貞觀年間開始;大多便是高官兼任;只管雲州一地的宣撫使;實在是太過蹊蹺;而像我這樣的資歷兼宣撫使;從前也是沒有的。只怕朝中很有些人沒想到雲州能夠輕易便達到如今的規模;朝議之後;會給我添一個副使也未必可知。”
見眾人無不露出了驚詫和凜然的表情;杜士儀便站起身道:“雲州不到半年便能有如今的收穫;靠的是上上下下戮力同心。我只希望;無論來人是誰;大家只要如同從前一般即可。天底下;沒有越不過去的坎我們既然能夠屢敗強敵;還用得著懼怕其他?接下來我已經決定了;除卻屯田和互市之外;全力疏通御河;保御河水季能開航運。一旦御河疏通;每年水季便可由桑於河直達幽州;再由運河到江南”
此話一出;眾人登時齊齊露出了振奮的表情。要知道;雲州從前作為下都督府卻始終只是邊陲貧瘠之地;就是因為孤零零地頂在河東道的最北面;倘若能夠如同杜士儀設想這般;南可至北都太原府;東可至幽州;然後可到江南;可以說;雲州的地位將立時水漲船高
彼此關係親厚歸關係親厚;但在杜士儀表態之後;所有人全都齊齊站起身來;深深彎腰行禮道:“我等必與長史同心協力”
等到人各自散去;杜士儀方才疲憊地舒了一口氣;卻是招手讓陳寶兒過來;接了他手中的記錄。和從前完全靠記性相比;如今的陳寶兒在速記和歸納方面已經大有長進;他一目十行看了記錄之後;便欣然點了點頭;又若有所思的看著陳寶兒:“寶兒;雲州上下兩次論功行賞;人人各安其職;你卻因為只是我的記室;以至於文不成武不就。如今我再問你一句;若打算下科場;我當於明年雲州州試時;取你拔解;上京應試。”
陳寶兒沒想到恩師驟然又提到了此節;一時愣住了。低頭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抬起頭來;堅定地搖了搖腦袋道:“弟子能有今天;全都是杜師提攜栽培;否則此生不過是一個鄉野小子而已。科場雖好;但我一無出身;二無名聲;而才藝也是平平;和人同場較技;不過是自取其辱。弟子不在乎功名利祿;只要能為杜師分憂就行了。哪怕此生都為杜師記室;我也心甘情願。”
這話說得擲地有聲;哪怕杜士儀從前就深深明白自己這弟子是什麼性情的人;這會兒也唯有嗟嘆。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哪怕是他的弟子;陳寶兒應明經科興許還有七八成把握;進士科卻一成都沒有;除非陳寶兒肯花十年功夫遊學兩京揚名。至於題名之後的吏部選官;只要看看如王泠然崔顥這些素來有才名的;仕途都走得磕磕絆絆;就知道這官途有多難。
可是;他固然習慣了有這樣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在身邊拾遺補缺;卻也不願意真的這麼一直耽誤首徒的前程;這些天更考慮了不少;便示意小傢伙坐下來說話。
“既如此;就索性不耽誤你了。你可以如同王芳烈那樣;由處士直接出仕。我如今既為雲州宣撫使;雖然將來到底會不會派個副使來還是個未知數;但闢署一個判官卻並無問題。這不同於你之前的記室之職;也算是入仕的第一步。但從處士闢署為官;而且提拔你的又是我這個當師長的;你將來的仕途恐會有些坎坷。”
聽到這裡;陳寶兒不假思索地說:“一切單憑恩師做主”
面對這樣一個首徒;杜士儀不禁笑了起來:“既如此;那你就當是我這個雲州宣撫使闢署的第一個判官吧”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
白登山上;山寨猶在;然而;王培義最終還是在那場雲州大捷後下了山;帶著其他兩個兒子和這四十年來和他風雨同舟的部屬搬入了雲州城中。而作為回報;杜士儀在王芳烈之外;將其二子都簡拔入了雲中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