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1929年成立了“產婦死亡率及發病率調查委員會”。委員會調查的結論認為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是懷孕過程中的併發症,加強管理及臨床護理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醫學人士開始相信懷孕應當作為一種疾病予以治療,並應加強孕期“管理”。
隨著人們越來越關心女性的健康,英國婦產科醫師協會也於公元1929年成立,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產婦開始在醫院分娩。衛生部和醫學人士認為,醫院的環境更利於醫生處理分娩過程中出現的敗血症和大出血等致命疾病。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有時恰恰是醫生增加了產婦感染產褥熱的風險。在分娩過程中他們比助產士更為頻繁地干預,這樣就增加了細菌進入產婦血液的可能,同時他們也經常忽視自身的個人衛生以及例行的殺菌消毒。儘管存在這些缺點,產婦們還是逐漸湧向醫院去分娩,因為醫院有越來越便利的麻醉措施;而助產士是不允許在產婦家中使用鎮痛藥物的。此外,改進的手術技術、對驚厥的預防以及成功的輸血技術都為產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益處,這樣即使進行剖腹產和使用產鉗也遠比在家中分娩安全許多。
貧窮的母親們則很少選擇在醫院分娩,她們也很難在產後找到幫手來代為照看孩子。如果得不到親戚或鄰居的幫助,在孩子一生下來後她們就得努力操持家務。護理貧窮家庭產婦的人往往發現產婦面臨著不潔淨的環境,恰如公元1921年《英國醫學雜誌》刊登的信中所說:
你會發現丈夫、妻子和一到兩個孩子共用一張床。床上經常有小孩子的尿,床單很髒,病人的外套也很髒。她可能還沒有洗過澡,只有幾件沒有消過毒的破舊衣服,或者把幾天沒換過的睡衣漂白使用。
眾所周知,不良的衛生條件會導致母嬰死亡,然而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降低這種風險又是很難做到的。《1934年的為母之道》一書中就列出了家庭分娩必要的注意事項,但事實上,產婦們不得不用其他的東西來替代那些必需品。例如,膠皮就由牛皮紙代替,而藥籤則被報紙代替。
在《飛向幹道夫的雲雀》一書中,弗羅瑞·湯姆森寫道:
當對助產器具的需要增加時,這些器具就會在社群裡成為公共用具。器具箱幾乎什麼都有:小裹布、繃帶、長法蘭絨手推車……尿布。它會伴隨著每個嬰兒的出生。這些東西被迴圈使用,每次有人分娩,牧師的女兒就會將它借出去。
在公元20世紀30年代,婦女合作協會和婦女工會督促政府為工人階級中的婦女提供更多的“產科用具”,這些工具袋裝有分娩時的必需品。但不幸的是,接受這項捐助對於大多數婦女來說是件很難為情的事,所以許多婦女都不接受這項幫助。
在公元1948年,隨著全國衛生服務部的計劃的實施,更多的婦女選擇接受醫院提供的護理服務,從懷孕到分娩,醫院確保她們可以得到全程的護理,而且不需要花錢做各種檢查,因為各種醫療設施會為每個人提供免費的護理。到公元1974年,的分娩都是在醫院進行的。到了公元1996年,除了那些推崇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分娩的人以外,在英國,只有2%的母親選擇在家中分娩,而在美國,選擇在醫院分娩的浪潮要比英國早。美國的醫院為他們無菌安全的醫療環境做宣傳,所以對於婦女們來說去醫院分娩很有吸引力,因為這意味著不會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在公元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醫療費很高,那時也沒有醫療保障制度,但人們提倡父母們應該為了能夠給將來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照顧而作些儲蓄。同時,醫院的環境很好,很溫馨,很有家的感覺。到了公元20世紀30年代,全美國將近有3/4的分娩是在醫院進行的。
從家到醫院(2)
不幸的是,大部分美國婦女卻沒有從昂貴的醫療費中受益。在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