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換,如果中方要求,個別研究人員可以按中方的要求,在本人自願的前提下延長在華工作時間。

如果得到中方認可,宋哲武不僅要每年按照每人一萬美元的標準支付給這兩家公司,還要負責這些來華人員的工資和其它一切費用,工資標準為每人每月800至1000美元。

這麼高的薪水,在這個時候的歐美,僅僅極少數最傑出的人能拿到。這樣的優厚條件已經公佈,就在兩家公司掀起了悍然大*,這樣大的一筆錢,不要說實在現在這個經濟危機年代,就是在以往,也足夠一個家庭過上體面快活的生活了。

於是,一時間,只要覺得自己學有所長的人,都紛紛強烈要求要來華工作。

在宋哲武和兩家公司的協議中,這些來華研究人員,除了搞科研,還要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教學。而且,如果來華人員沒有得到中方認可,中方將給予退回,並相應減少支付給兩家公司的費用。

雖然每年十萬美元的資金不是很多,可是在現在大蕭條時期,這筆錢可就不一樣了,對於這兩家公司來說都是可以解它們燃眉之急的。

而且因為工資由宋哲武付,它們既可以留住人才,危機過後不用再行招募,又可以省去這期間的工資費用,這樣的好事哪裡去找?

英國人還比較有紳士風度,沒好意思過分“佔這個便宜”,只是派來了公司內部的15名研究人員來華。可美國人就不怎麼顧忌了,竟然一下子派來了32人,而且據宋哲武瞭解,這32人裡,竟然有22人是加爾文公司現招募的科學家。

這明顯就是加爾文公司想要趁現在蕭條時期,提前把高水平的人才抓到手,以便日後自己的公司會得到大發展。反正不僅這些人的工資不用它加爾文公司掏腰包,而且每年還可以多賺個幾十萬。

對於精明的美國人,宋哲武不僅沒有不快,相反倒是很佩服加爾文,這也難怪加爾文公司日後會成為名冠全球的大型跨國公司。

對於來的科研人員,宋哲武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人越多越好,他正急需這樣的高水平人才呢。

當然,對於來到太原的這些外國人才,宋哲武也是要考核的,不合格的那是要歇菜的。在人才引進上他捨得花錢,可是這些錢必須要花的物有所值。

考核工作自然是由李明華和崔顥來做,結果讓宋哲武非常滿意。

聯合實驗室的研究重點是車載無線語音通訊裝置、大功率電臺和雷達技術。

電子研究所派去的人由崔顥負責,作為聯合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李明華僅僅是定期過去詢問一下研究進展,協調各項工作,他多數時間還是在電子研究所。

這倒不是李明華自視高,也不是李明華無所作為,而是他有宋哲武交給他的絕密任務,這個任務僅有崔顥和少數參加研究的人員知曉。

他現在正在組織研究半導體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兩個專案。而這是需要絕對保密的,不僅是對這些外國專家,就是在研究所裡也一級機密。

宋哲武知道,這時就想要擁有大型電子計算機,以他現在的科研實力根本做不到,不過先期進行技術概念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十年內能有一點成果,甚至僅僅研製出一臺小型計算機那都是非常不簡單的事,足以讓他在電子計算機領域領先世界許多年,這也將足以保證他在許多先進技術領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領先於世界。

其實宋哲武同時還有一個計算機專案,那是機械式計算機。

機械式計算機在國外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著名的有英國的圖靈和美國的鮑德溫計算機。不過,這兩種計算機雖然也使用了電動機,可是僅僅是替代手搖動力,於真正的電子計算機絕對不同,它們應該叫機電式計算機更合適。

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