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式計算機雖然不是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可是在這個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用作彈道瞄準計算和先進的投彈瞄準器還是很有前途的。只不過,這個專案現在不是李明華的電子所在做,而是機械裝備研究所在做。

至於半導體技術,它的重要性那就不必說了。

可以肯定地說,一個國家的電子技術是否先進,最主要的指標就是看它的半導體技術是否先進。五十年後,世界上的任何一件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積體電路或者是半導體元器件,如果不是專業人員,絕對找不到電子管的蹤跡。

如果宋哲武現在擁有電晶體,並發展出成熟的半導體應用技術,那麼它的電臺,和正在加緊研製的通訊裝置、雷達、計算機等電子裝置就可以有更小的體積和更強大的功率。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體積可是有幾間屋子大,因為他宋哲武的出現,這樣的狀況將再也不會出現了。

而有了電子計算機,他現在秘密進行研究的許多專案都會大大提高研究進度,至少鄭大章的物理研究所的科研進度就會極大地得到提高。

鄭大章正在進行的核物理研究需要海量的計算,雖然物理研究所已經編列了近百人,僅學數學的大學畢業生就有40多人,可是對那些浩繁的計算還是疲於應付,如果有了電子計算機,哪怕是有幾十臺微型機,也足以對他們的科研進度產生巨大的幫助,那時,在十年左右時間裡,研製出……就絕不是夢想。

這件事,不管何時,宋哲武只要想一想,就會讓他興奮不已。

最為關鍵的是,半導體原理在後世,只要是學過高中物理的高中生都清楚,宋哲武這個碩士穿越者自然沒有不知道的道理。

宋哲武至今還記得,當他把他寫的,他對半導體的一點“心得”和“認識”,交給李明華和崔顥時,兩人那極度震驚的神態。宋哲武估計,這兩人最少也得半個月才能緩過神來。

只不過現在的世人還沒有人意識到半導體材料的重要意義,更沒有人理解它的功用。

宋哲武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直到16年後,也就是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才發明出世界上第一支電晶體,真正得到應用更是在幾年後了——

在馮銳的農業水利委員會指導工作時,就要相對簡單許多。

這主要是因為宋哲武前世並不是農民出身,他所知的一些農業方面的知識,除了前世日常不經意間瞭解的,再就是從穿越小說中得來,所知十分有限。他所知道的許多農業技術雖然相比於這個時代要先進很多,可是宋哲武只是僅僅知道一個大概,或者就是一個名詞,具體該怎樣做,宋哲武可是一概不知。

不過,好在有馮銳和趙承夏這些專家們,許多農業新技術對於宋哲武這個門外漢僅僅是漢字羅列在一起的名詞,可對於馮銳和趙承夏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那可就絕對不一樣了,新技術對於他們來說就好似一層窗戶紙,一個新概念,他們只要稍加琢磨就能很快想明白原理。

比如說地膜覆蓋技術,宋哲武只是知道個大概,知道它具有增溫、保水、保肥,增加產量的功能,可是具體的原理和作用機制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有馮銳這個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博士在,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馮銳按照宋哲武的說法,在淶源搞了一年的實驗,基本就搞清楚了地膜覆蓋的作用機理。

馮銳告訴宋哲武。“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此外,還有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作用。在連續降雨的情況下還有降低溼度的功能,從而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並由此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應用技術來,準備今年進行全面推廣。

農業水利委員會的主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