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官軍與太平軍在安徽的戰事一直未曾間斷過,和春、秦定三,一直在率軍與長毛賊毆鬥,雖說戰局沒多大的改觀,但戰事打的還是有聲有色的。
舒城、桐城、懷安、潛山、太湖、宿松一帶,一直是官軍與太平軍鏖戰的地方,許多縣城數次易手,無論是官軍還是太平軍,在攻城守城上,都得了不小的磨練。
左季高未遭敗績的楚勇,攻打舒城不利,立馬就轉走桐城,直插安慶,左季高的大動作,自然引起了太平軍的反撲。
對於長毛賊的反撲,左季高的應對策略就是後撤,稍一接觸無論勝敗,果斷的退走,就是左季高針對朝廷諭令,想出的策略,幾番動作之後,在安徽督師的石達開,再看不出左季高的目標是安慶,那奸狡石相公也就白叫了。
透過左季高的動向,再結合一下江西那邊的戰報,石達開自然很容易辨明,湘勇、楚勇這天兵的兩大對手,共同將目標對準了安慶。(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三章 湘楚圍安慶(三)
戰爭之中,最怕的就是你的戰略目的和戰略意圖被對手察覺、猜透,依著你的目的、意圖,許多行軍路線和戰爭手段,都能被推測出來。
在戰略層面上,石達開顯然是精通此道的高人,左宗棠之難纏,他也有所耳聞,這次實際的交手之後,卻有些不過爾爾的樣子,兵圍安慶,若是由他來做,或許會更為隱秘一些的。
甚至一戰下安慶,都有七八分的把握,左宗棠的意圖太過明顯,過於明顯的意圖,與左宗棠之前避重就輕的戰法不同,事出反常必有妖,仔細的一思量,在對比一下江西的戰局,這左宗棠就不是無能之輩了。
皖贛的清妖,行動的目的異常明確,兵圍安慶解江南、江北大營之困局,雖說江南江北兩大營,在天兵的威勢之下潰退了,但身為帶兵之將、一軍之統帥,石達開清楚明白的知道,江南、江北兩大營,不過是暫時的潰退而已。
依著清妖的戰法,只怕過不多少時間,圍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營,又要重立了,如果兩大營重立,安慶再失守的話,天兵往昔的優勢將不復存在,整個天京周邊,將再次被分割包圍。
安慶,是之前安徽的省府,地位自然很重要,若是單獨看安慶一城,也不是太起眼兒,但將如今的安慶,放在天國的大局上考量,這地位就極為重要了。
在石達開看來,清妖若是兵圍安慶,其威脅遠高於立足在天京城外的江南大營。一旦皖贛不保、蘇浙難取。雙破江南、江北兩大營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安慶南北兼顧皖贛,東西輻射兩湖蘇浙,而曾國藩的湘勇、左季高的楚勇,都是天兵之大敵,其戰力比之向榮強了數籌不止。
一旦兩路大軍兵至安慶,能不能守住這裡,石達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看兩軍緩慢的動作。顯然不是想一沾即退,左宗棠這幾天退出舒城、桐城一帶,但兵鋒依舊,怕是不會隨隨便便的後撤。
江西的戰報,石達開雖說得到的不多,但曾國藩一改往日冒進的習慣,在江西境內穩紮穩打,這顯然不是什麼好現象。
兵圍安慶,威脅天京解蘇浙困局,除了曾左之外。更讓石達開憂心的是幕後策劃這一戰略的清廷高人,之前困守江南、江北大營的向老妖與託明阿。都不是什麼將帥之才,所以才有了天京城三年的安穩。
這次曾左舍皖贛的州縣不取,要合力兵圍安慶,細想之後,對天國的威脅絕大,不是將帥之才,很難策劃出這樣的戰略。
兵圍安慶之事擋無可擋,依著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戰力,怕是自己親自出馬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戰敗穩紮穩打的二人,如今對天國來說,蘇浙雖然在望,但江南江北兩大營的潰兵,依舊是天兵進軍蘇浙的絕大障礙,想在一時三刻之間,攻取蘇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