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梁啟超學識淵邃,冠絕等倫,宜赦其罪而用其才。還說倘若梁啟超被赦後或有不利於國之行為,請皇上殺他以為不忠之誡。誰知此折上去後,不但沒有赦免梁啟超,連他自己都差點被抓了。梁啟超擁護民主共和制,見袁世凱做了民國的總統,也便捐棄前嫌,應袁之邀進京。
袁世凱對孫、黃、梁一律待之以國家元首的禮儀,將自己乘坐的金漆朱輪雙馬車飾以黃緞迎接他們,又開啟正陽門讓他們進城。北京市民萬人空巷,前去瞻仰他們的丰采。袁世凱更是執禮甚恭,把他一向擅長的拿手好戲演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孫、黃、梁對他都有極大的好感。
此時同盟會與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黨,名日國民黨,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協理。黃興邀請袁世凱加入國民黨,又多次動員楊度也參加。
袁世凱覺得黃興真正是天真可愛,他笑著問楊度:“皙子,你看我像個革命黨嗎?”
楊度望著袁世凱直笑,不知說什麼好。
袁世凱收起笑容說:“他們國民黨提倡政黨內閣,我是堅決不同意的。君子不黨,我這個總統以天下為公,怎麼能結黨營私呢?皙子,我勸你也不要入國民黨。”
當年孫中山勸他入同盟會,他沒有答應。現在他正跟著袁世凱做事,袁反對政黨政治,他自然更不能參加國民黨。他對黃興說:“除非你們放棄政黨內閣,我就加入國民黨。”
黃興對楊度有條件入黨的態度很不滿意,遂不再提起此事。而楊度這句話卻惹怒了一位人物,此人即宋教仁。
三十一歲的宋教仁是一個熱情煥發才華橫溢的政治活動家,他醉心於法國的政黨內閣制度,同盟會聯合國民共進會等組成國民黨,便是宋教仁活動的結果,只是因為資望不及孫、黃,他只能坐第三把交椅。其實,他才是國民黨的真正黨魁。他設想由國民黨獲得議會的多數,然後組成清一色的國民黨內閣,他自己出任總理,把總統袁世凱架空,將他的一套治國大計在全國推行。因此,他以極為高昂的政治熱情遊說各地,肆無忌憚地鼓吹他的政黨內閣方案。宋教仁滔滔雄辯的口才,出色的組織才能,使得他的政黨內閣制贏得了許多人的理解和支援。然而正因為此,他成了袁世凱的大敵。袁世凱感覺到宋教仁正在強有力地威脅著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必須拔掉宋!
就這樣,宋教仁先後在長沙、武漢、南京等地發表競選演說,取道上海回北京的時候,突然在上海車站遭人槍擊,第三天即氣絕身亡。當時內閣總理已由陸徵祥換成了趙秉鈞。兇手不久後即被抓獲。經審訊,事情牽連到趙秉鈞和袁世凱。但宋案後來不了了之,而國民黨則從此與袁世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隨即袁世凱解除了國民黨籍的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職務。李烈鈞不服,在江西組織討袁軍,黃興也接著在南京組織江蘇討袁軍。袁世凱派兵鎮壓,很快便把各路討袁軍打了下去。於是袁世凱的地位空前鞏固,許多人都把袁世凱當作中國真正的救世主。
因為宋案的緣故,趙秉鈞又做不下去了,總理一職落到熊希齡的頭上。熊希齡此時是進步黨的骨幹。自從國民黨成立後,參議院中另一些議員們就商議著也要合成一個大黨。仿照西方議院中兩黨對立的樣子來互相競爭互相監督。這樣,共和黨、統一黨、民主黨便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名曰進步黨的黨派,推舉黎元洪為理事長,梁啟超、張謇等人為理事。熊希齡做了內閣總理,梁啟超便積極為他出謀畫策。
熊希齡雄心勃勃,想組建一個第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