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話只是為了讓朕問罪於太子?太子是有經天緯地之能,還是有衝鋒陷陣之勇,用得著安祿山如此費心?”
高力士只是悄悄進言,李隆基卻忍不住厲聲質問,一時間,偌大的宣政殿中一片寂靜。李亨意識到高力士竟然在為自己說話,心頭大震,用眼角餘光瞥了那邊一眼,卻只見李隆基的面上完全不見任何消氣,而高力士已然撲通一聲伏跪在地,他那一顆心忍不住又再次沉到了谷底。
他的想法和高力士的並無不同,安祿山的宣揚把他推到了楊國忠的對立面,可也同樣將他推到了李隆基的對立面。如果是時光後退二十年三十年,也許李隆基會識破這樣的奸計,暫時放他一馬,事後再讓他悄悄病死,但時至今日,已經遭到了一次最嚴重背叛的天子怎麼還可能容得下他?
李隆基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高力士本打算緘默,可是,忠心耿耿侍奉天子這麼多年,到了眼下這樣的緊要關頭,他更怕的是李隆基真的中了安祿山的奸計,以至於真的再次做出廢太子又或者是殺太子的事情來。要知道,李瑛李瑤李琚的所謂三王之亂和現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於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猛地連連以頭點地,苦苦勸諫道:“太子雖遠不及陛下英明神武,文不能安國,武不能定邦,可卻是國本,正當安賊叛亂,民心飄搖的當口,一旦長安城中再有鉅變,天下臣民定然無所適從,軍中士氣更會一舉頹喪!陛下若是要廢太子,可於官軍大破叛賊之後,不可在如今叛賊正當氣盛之時,陛下萬望三思!”
眼見高力士額頭已是血肉模糊,瞥了一眼驚恐不安的李亨,又掃了一眼噤若寒蟬的左右近視,李隆基終於漸漸冷靜了下來。想到他在確定安祿山叛亂之後,本想殺了安慶宗和劉駱谷以洩心頭之怒,可卻沒想到人早就無影無蹤了,由此可見,安祿山確實早有準備。沉吟了很久,他才淡淡地說道:“來人,將太子帶下去,別宮安置。”
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對於李亨來說,卻猶如九天仙樂,因為這意味著他至少暫時沒有性命之憂!被人拖出大殿的時候,他雖說狀似渾渾噩噩,但眼睛卻一直都盯著高力士。他很清楚,這當口高力士根本用不著對他示好,也根本用不著這樣拼命,這個老閹奴純粹只是因為對李隆基,對大唐的一腔忠誠,這才豁出去諫勸了那樣一番話。就連聲稱可以等到叛亂平定再處置他,也完全是高力士的肺腑之言!
所以,他對高力士沒有太多的感激,因為對方捅破了那一層最脆弱的窗戶紙。
他李亨確實文不能安國,武不能定邦,只是個放著好看的泥偶太子!
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
宣陽坊杜宅自從年前開始,便是冷冷清清,一片蕭瑟景象。當年杜士儀聲勢最盛,門前列戟,節度三鎮,爵封國公,兼同中書門下三品之時,他每每從邊鎮歸來,門前偌大的巷子都會堵塞得嚴嚴實實,墨卷盈門,謁者無數。現如今那樣的風光景象一去不返,就連家中僕婢私底下議論昔日盛景的時候,也不禁各自嘆息。眼看安祿山高舉反旗,倏忽間席捲了整個河北道,他們一面擔心主人主母安危,一面卻也不乏忿忿不平,可這兩天最要緊的卻不是這個。
“熱水呢,怎麼這麼慢?”
當秋娘扶著一個婢女,心急火燎出來催促的時候,院子門口當即有婢女進來,手忙腳亂地把熱水送進去。等在院子裡等候著的僕婢看見屋子大門再次隨著秋娘入內而關上,不禁彼此面面相覷,心裡都有些七上八下。畢竟,這是宋錦溪第一次分娩,雖說其親生母親早早從嵩山趕了過來,可如今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