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夠大大降低一年一度在冬天裡雲集京城的選人。只有那些年限資格盡皆到了的選人;方才能夠在冬選上頭獲得銓注官職;其他的就算再有賢能;等閒也不可能脫穎而出——畢竟;一年到頭大唐上百個州;一千多個縣;再加上京官;每年六品以下的空缺少說也有七八百;主持銓選的吏部主官哪有精力細細地審查這數千選人?
這一次主持今年銓選的;不再是往年的吏部侍郎;而是整整十位大唐有數的高官;效率看似要高一倍不止;但實則卻不然。除卻吏部侍郎李林甫;其餘人多半都沒有在吏部為官的經驗;而七年前的十銓時;即便是蕭嵩都尚未有那個資格;更不要說別人。所以;李林甫不得不答應在銓試之後;為這些搶自己飯碗的同僚仔仔細細上一堂培訓丨課。
在銓選之前;其實吏部南曹早已在一個月前就開始針對選人遞交的解狀、告身以及林林總總各種各樣的文書進行磨勘。在這一個月中;南曹是鎖曹磨勘;不但不上朝;而且所有官吏不得回家;可以說這一個月就是吏部南曹最辛苦的一個月;要把幾千份選人的材料全部過手核查;檢驗是否有冒名、舞弊、塗改等等各種作弊行為;同時將不符合資格的人篩選出去;然後把留選和駁落的選人長名榜張貼出去公諸於眾;申報中書門下、吏部銓曹、御史臺和政事堂。
經歷這樣繁重的工作之後;判南曹的那位吏部員外郎瘦上十斤都不奇怪。故而吏部銓曹人人都想當;但南曹誰也不想管;就是因為一個權重;一個繁雜。儘管如此;南曹卻有唯一一個連吏部尚書和兩位侍郎都難以奪去的職責。那就是每年空缺出來的官職;都是由南曹員外郎分派成三組;以供吏部尚書和侍郎在選人中進行銓注。倘若判南曹的員外郎不是自己人;那麼身為尚書或是侍郎;興許分到手上的全都是一堆偏遠地區的官;要想照顧自己人是想都別想
而南曹磨勘之後;是銓曹的複核;這一工作也早已在三天之前全部完成。故而這一日的重頭戲;是銓試。
吏部銓選;亦是身言書判四條。其中身和言;全都是泛泛而談;大多數人都能透過;書法也就是字的好壞;也沒有太過統一的標準;只要不是一手狗爬式;不難過關。然而最難的試判卻是比進士及第後的吏部關試更加困難。每年銓試出的兩道判;常常能夠讓不少自忖滿腹經綸的選人抓狂鬱悶到死。所以;裴光庭的循資格一出;每年符合資格前來集選的選人沒這麼多;試判也就沒那麼難。
這會兒;當杜士儀跟著今日還要一併充當試官的其他高官來到試判的尚書省都堂之際;在門口就聽到有人在那稱頌裴光庭的聲音。可在一片稱頌聲中;也有人不屑地譏諷了一句。
“開元十五年那會兒;銓試是糊名試判;因而不能舞弊;才學不足的只能怏怏而歸。如今卻因為循資格;賢與不肖皆能注官;諸位還稱頌這是美政?簡直是笑話”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七百一十一章 銓試
這是**裸的打臉啊
正好到門口的杜士儀心裡轉過如此一個念頭;再見大多數人都是沒事人的樣子;他不禁哂然一笑。官當得越久;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就越強;這點他昨晚上就已經演繹得淋漓盡致。要是換成剛入仕沒見過大風大雨的那會兒;那會兒他指不定就在天子面前露餡了;哪裡還能夠粉飾太平?不過;橫豎他對於中書舍人知制誥這一別人求之不得的美差放在眼裡;只要能夠利用好這一次的銓選;再次出外任他也不在乎
尚書省六部;除卻吏部戶部兵部這上三部是侍郎兩人之外;其他三部都是侍郎一人。而如今的吏部侍郎李林甫和劉彤;後者是檢校官;非正式拜授;也就是說其實是代理此職;但因為資歷人望盡皆較淺;所以蕭嵩在擬定十銓的時候;直接就把劉彤給摒棄在外。論理蕭嵩這個宰相也是不應該撂下本職來於預銓選的;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