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國海軍“開槍追擊走私船隻”的報道。可我就是在這種嚴密的監控下,每天半夜從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旁悄悄繞過,駛向公海,往內地運送了三年物資。”
董健華有些不安地調整了一下坐姿,“霍老的意思是,現在也有類似的商機,等著我們去抓住麼?”(未完待續。)
第0683章 火的不只三國還有八卦
沒碼完,先佔個坑,過幾個小時再看吧,反正是夜裡,這一點能體諒就體諒一點吧。
如果手機app點了進來,到時候可以在目錄介面長按章節名重新下載。
畢竟我要忙著主業,這本書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當然了,我不否認,這也變相地防dt了。
不想嘮叨太多,還是那句話,能體諒就體諒一點吧,大半夜裡,不差晚看幾個小時。
……
別說董大公子預感到不安了,就連唐煥也聽出了霍老闆語氣裡那種“富貴險中求”的鏗鏘之意。其提議的內容幾乎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運油船現在想要拉大活兒還能去哪?明擺著就是戰火紛飛的中東地區嘛。
他不由得暗自佩服,蓋因像霍老闆、包船王、邵大亨這些老牌香江富豪們,此時都已經身患絕症、拿錢續命呢,可他們仍然沒有失去老驥伏櫪的進取之心,遠非那種只是為了追求奢侈享受的醉生夢死者能比的。
果不其然,只聽霍老闆回答道:“受兩伊戰爭的影響,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我這裡有一些長期的訂單,正好適合東方海外承接。”
董健華有些躊躇不決,他的家族和霍老闆很早就有來往。
比如1960年代末期,港府在香江新界葵青區藍巴勒海峽兩岸推出葵青貨櫃碼頭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的四個貨櫃********,結果霍老闆個人獨力投得最大的一號碼頭。
港府見此情景,自然不幹了,直接不講任何道理地下了絆子,要求霍老闆做出擔保,即每年至少要有20萬個貨櫃在碼頭停泊。
要知道,當時全港的貨櫃箱總數,都沒有20萬個。
為此,霍老闆專門去找“船王”董浩雲商量。
雖然他們認為沒有把握,最後合作告吹——不得不放棄一號碼頭,把這個金飯碗讓給了四大英資洋行之一的太古集團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但也可見兩人之間的關係了。
正是基於這個淵源,董健華一下子便猜到了霍老闆所說的長期訂單來自何方。
事實上,霍老闆的生意涉獵範圍很廣。
忙完朝鮮戰爭時期的緊張航運後,他於1953年創辦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再開設立信置業有限公司,以及有榮有限公司,進入房地產領域,在灣仔及銅鑼灣一帶發展住宅樓宇,其中就包括蟾宮大廈、香港大廈、海誠大廈等。
更為著名的是,霍老闆首創了“樓花”制度,即容許買家在大廈未落成前預先訂購。
雖然當時這個招數引起了市民的猜疑,但卻使得樓市明顯活躍起來,其他地產商隨之紛紛效法,持續至今,可謂影響
到了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霍老闆又開始淡出地產界,轉戰石油產品市場,並在世界能源危機後,在香江經營東方石油公司,銷售中國出產的石油產品。
所以說,霍老闆就東方海外的未來走向屢發意見,一點都不突兀,畢竟石油生意本來就是他的業務之一,只是背景有點敏感而已。
東方海外的破產危機,已經讓董健華顧不上霍老闆這裡的政_治敏感因素了,他擔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可我聽說,兩伊戰爭打到現在,雙方都已經紅了眼睛,手段無所不用,甚至開始襲擊進出波斯灣的商船了。”
說到這裡,董健華目光轉向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