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省渭南地區當初遷出的28。7萬庫區移民和他們的幾十萬個子孫後代(注:庫 區目前有近48萬遠遷移民,還有10萬就近遷移移民)的命運從此開始轉彎——就是從那時起,逃亡移民葬身沙漠風暴和黃河冰窟前絕望的呼救,17次鬧返庫時 的吶喊,對侵吞移民利益者的怒吼不斷響起在西北高原和三門峽庫區那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
透過對這段歷史的記述,記者希望也能像一篇寫三門峽移民的文章裡說的那樣:讓讀者“讀到那些烙印在歷史記憶深處的磨難與掙扎。看到移民來來去去鬧返庫,執 政者給予的充分理解,並盡力創造一切條件,爭取讓移民安居樂業。看到**黨人是怎樣一步步接受著人民群眾的考試。”更想讓讀者看到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是怎 樣溫暖和撫平廣大移民那曾被傷害的心靈……
透過對這段歷史的記錄,記者也希望黨和政府能關注並進一步懲治那些侵害庫區移民利益的腐敗現象,把原本屬於移民的利益早日歸還給庫區移民,使庫區的政治更 加清明……
第一章 犧牲
1、“汙點人物”
要採訪的物件有“汙點”——介紹劉懷榮的朋友提醒記者:他雖是黃河中游那場悲劇性移民的重要親歷者和倖存者,但站在法律和政治的角度看,他是有“汙點” 的。
朋友說劉懷榮有“汙點”,是因為他81歲那年曾經“進去過”。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公安局的材料記載:劉懷榮,男,漢族,生於1922年,小學文化,農民。現 住華陰市華西村。因聚眾鬧事被**一年……
也許是擔心記者知道了劉懷榮的“汙點”後會放棄對劉的採訪,提供這份材料的朋友用令人覺得有些誇張的語氣介紹說:劉懷榮絕非一個一般的農民。他是一個被幾 十萬三門峽庫區移民尊為“頭家”,被當地政府列為移民“四大司令”之一的重要人物。少了他,三門峽庫區移民史也許就會不完整,移民在某個時期就會覺得缺少 主心骨,移民的故事就沒有主角。
在隨後的採訪中,記者才知道朋友的介紹並非誇張而是精闢——單從劉懷榮進入86歲耄耋之年時,華陰甚至是渭南各階層還不能為其“蓋棺定論”,還在為他所幹 一切究竟是“為民請命”,還是“聚眾鬧事,擾亂社會秩序”等問題爭論不休這一點看,他的確應算是一個“人物”。
2008年正月初三晚,在渭北下吉鎮北七村五社的一間農舍裡,這個昔日名揚庫區的“人物”就坐在記者對面,認真地回憶著並不十分遙遠的往事,然後用不緊不 慢的語氣和輔以幅度較小的手勢把他曾經無數次對無數人講過的故事重複給記者。
他那些幾乎涵蓋了三門峽移民所有磨難與掙扎的故事早已烙印在了歷史記憶的深處:有充滿富庶和希望的甜蜜日子,有用謊言點燃的激情,有被異化、扭曲的人性與 靈魂,有逃亡移民葬身沙漠風暴和黃河冰窟的慘烈,還有被編排、被欺凌的漫長歲月裡瀰漫著的那種傷痛與哀愁……
重溫悲傷是件殘酷的事,它會令人更加痛苦。悽慘的往事觸到了劉懷榮那本就難以彌合的傷痛,老漢雙肩顫抖,老淚縱橫。記者也難抑唏噓之情,採訪因此而數度出 現中止。
老漢不懂新聞,卻恪守著新聞“真實”的準則。在長達二十多小時的採訪中,對那些記不清楚的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數字、一個姓名或者一件事情的一個並不重要 的細節,他都絕不胡謅亂編。他會停下來安靜而持久地冥思苦想,讓記者邊望著被燈光凝固在牆壁上的那個沉思的雕塑邊耐心地等待……
很難把劉懷榮與那些緊扎褲腳、身穿對襟、頭裹“白羊肚”的關中老農掛鉤。這位曾統領過數十萬移民的“司令”雖滿頭花白,年事已高,但他氣質不減,風度依 舊。一張富態的國字臉上透出一種農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