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先後有三批大學畢業之後,立即來到泉城軍工廠各大高校的應屆畢業生。

今年算他們‘來著’了。

還沒正式開始工作呢,就被李總師為應對可能發生的黃河決堤,去做著各種準備。

現在,水災好不容易過去,又要捐款……

他們上個月工資十號那天剛發下來……

還好,李總師表示:“新來的就不用捐款了,本來工資就不多,有些人還得給家裡,自己留著吧。”

新入職的科研人員有實習期,為期三個月,這期間,他們的月工資就190元。

倒是比其它國有工廠工作了七八年的六級工工資稍微高那麼一點,可上個月最多的就工作了半個月,少的十天都不到!

“遲主任。”

“李總師?”

“這段時間,咱們新入職的大學生們,表現怎麼樣?”

按照不成文的規定,新入職的科研人員,第一個月得去車間裡工作,熟悉熟悉環境,掌握科研工作的具體流程。

第二個月,李總師會根據遲有光的反饋意見,決定新入職的科研人員分配到哪個工作小組。

“表現得都很優秀……”

遲有光不懂拐彎抹角那一套,直來直去,當著新入職的二十多名大學生科研‘雛鳥’,進行了一番點評。

誰的主觀能動性強,誰思維方式比較跳脫……

李墨根據遲有光的點評,將在座的大學生們,分別安排到不同的小組進行歷練。

熟悉了科研工作的流程,那麼接下來就得接受新一輪的考驗。

這是要根據實際表現,小組全體‘老鳥’成員進行打分;當然,李墨也會進行抽查,確保打分的公平性。

還有五六名大學生沒有分配到任何小組,跟其餘四十六名早就入職的科研人員,一下子成了‘閒人’。

“你們當中,誰是計算機專業的?”

軍工科研領域分門別類有著不同的領域,雷達、機動、彈道、計算機同樣也是其中之一。

一名畢業於華清大學、名叫苗小苗,中等個、小圓臉、今年二十二歲的女生,轉著腦袋看了看,猶豫著舉起手,怯生生回應:“總師,我、我是學計算機的。”

“苗小苗是吧?”李墨覺得這個名字倒是有點意思,微笑著朝對方點了點頭:“既然沒有分配到任何工作小組的其他人,沒有學計算機的……”

“那麼,從現在開始,咱們軍工廠電腦計算機研發課題小組正式成立,由苗小苗擔任小組組長!”

唰——

李墨這話一出口,所有人齊刷刷將視線集中到了苗小苗身上。

剛大學畢業不久,就成為工作小組的組長……

這位小姑娘能勝任嗎?

苗小苗自己都沒有信心:“李總師,小、小組組長能讓別人來擔任嗎?我沒有資歷……”

“資歷最不值錢!”

這話也不準確,資歷當然也很重要,但別人不是沒有學計算機的嘛:“苗小苗,我就要你一個態度。”

“能不能把擔子扛起來?”

“你要說不能,那你就繼續跟著遲主任去車間裡歷練,什麼時候有信心了,什麼時候再來找我!”

真要說起來,咱們家其實早在1958年,就擁有了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腦,被命名為‘103機’或‘dJS-1型’。

不過在誕生之初,運算能力實在是……有點落後,平均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都不如人的大腦快……

時間來到1983年,咱們家的電子工業部主導開發了長城pc以及漢化的作業系統ccdoS。

如果當時按照這一路線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