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自然欣然應諾。
楊應麒聽陳正匯問起,笑道:“如今大宋流入滄州、登州的流民甚多,我已派人到這兩個地方各招募了兩千壯丁,分別由登州、塘沽的守軍加以訓練,如今已有一個多月了,這事你不知道?”
陳正匯恍然道:“原來這兩支人馬七將軍是打算這樣用!可是這兩支人馬才訓練了一個多月,未必能上戰場吧。”
楊應麒道:“嗯,離上戰場還早,但至少已頗有紀律了,當後勤隊伍、輔助隊伍應該沒問題。我們給錢給糧給人,至於兵員怎麼訓練,怎麼強化,那就要看劉錡的了。”
這時門外來報:“李鬱、徐文兩位大人來了。”
楊應麒便命請進,兩人進來後楊應麒對他們說準備讓徐文去做劉錡的副將,讓李鬱去做參謀,徐文毫不猶豫便領命了,李鬱卻微微皺眉。楊應麒問他:“你回津門後不是總嚷嚷著要去大宋麼?怎麼不樂意了?”
李鬱道:“我之前要回大宋,是因為說過要和學生共患難。但現在局勢成了這個樣子,我再去有什麼用處?再說我不習軍旅之事,怎麼做得這參謀?”
楊應麒道:“派你去不是因為你懂軍事,而是因為你懂政治。”
李鬱一凜,問道:“懂政治?”
楊應麒道:“這次你們兩個去,在軍隊怎麼打仗這件事情上要竭盡所能幫助劉錡,不要給他拖後退。但是在軍隊的歸屬上卻要小心,要儘量和大宋的主力保持距離,不要讓這支兵馬給大宋吃了!我們只是幫大宋打仗,可不是給大宋輸血!”
李鬱沉吟道:“這隻軍隊,是聽調不聽宣,對吧?”
楊應麒大喜道:“不錯不錯!你這麼快就道得出這五個字來,就說明我選你是選對了!”( )
第二二三章 義軍西渡(下)
對於出兵大宋之事,漢部並沒有大張旗鼓,相反,一切都只是偷偷地來。津門、塘沽的兵馬都是悄悄地、分批運往登州,劉錡從津門出時也是孤身上路。
完顏虎和楊應麒都來相送,這是一次並未公開的送行,場面並不隆重,只有完顏虎、楊應麒及其隨行數人而已,卻令劉錡倍感溫馨。完顏虎因為在曹、劉聯姻一事上有過反覆,自覺有些對不住劉錡,出於內疚,在婚事談定以後對劉錡又好了幾分。劉錡是心胸坦蕩之人,對已經過去了的事也就不放在心上。這時他滿心想的就是怎麼去支援汴梁!
他十二月初在清陽港上岸,七日後各路兵馬集結完畢,在板橋寨附近休整訓練、傳達作戰思想,這支軍隊的主力人馬六千人在演習時就在劉錡的指揮下打過一場勝“仗”,所以劉錡指揮得動。
一切準備妥當以後,劉錡便引兵西進,這時已是十二月中旬。不但汴梁已破,趙桓連降表也遞上了。已經投降的宋廷在金人的逼迫下分遣使臣往河北河東招諭兩河守臣,說朝廷已割兩河,讓他們放棄守城、投降金人。
劉錡聞訊憂憤不已,這時趙構尚在大名府,手下有兵馬數萬,便引兵來會。
趙構聽說劉錡領了漢部援軍前來,一開始十分歡喜,下命犒軍,又接見劉錡,好生慰問。劉錡便勸趙構趕緊入京勤王,此刻宗澤還在趙構身邊,聞言也勸趙構進兵。
趙構心中實不想往汴梁去,所以見劉錡一來就勸自己入京勤王便有三分不喜了。恰好這時趙桓使者持蠟丸詔書至,內中雲:“金人登城不下,方議和好,可屯兵近甸毋動。”
趙構得了趙桓這封臘書心頭大喜,這分明是糊塗兄長幫自己送不用進京犯險的藉口啊!偏偏那邊宗澤、劉錡都不識好歹,竟然懷疑這使者和蠟丸書信的真假來,認為是金人的詭計。
宗澤道:“金人狡譎,如此作派分明是想延緩勤王之師罷了。君父之望入援,何啻飢渴!元帥宜急引軍直趨汴梁,以解京城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