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16年,曹操再一次整肅,處死了繼孔融以後計程車大夫階層的頭面人物崔琰。
當年,曹操與袁紹決戰,攻入冀州後,他先把這塊金字招牌搶到手,以作號召。在中國的門閥制度中,崔姓家族從來在排行榜上居首席位置。一些帝王,都以結親崔氏的辦法,以改變原來的非貴族血統,這大概也和我們當代一些作家,因為工農兵不吃香了,非要裝貴族,裝家學淵源,裝精通洋務狀的醜陋心態,同出一轍。尤其後來的一些外邦君主,不知出於一種什麼心理,非要透過婚姻手段,依賴生殖器來改換夷狄門庭,以求華夏同光,實在是很莫明其妙的。
崔琰算不上完全的文人,但是他代表著整個貴族集團,也代表著聚集文化精英計程車大夫階層,雖然歸順曹操,打心眼裡不尿,但是,知道刀把子攥在人家手中,不得不低下頭來,虛與委蛇,關鍵在於維護漢祚,延續漢獻帝名義上的統治。曹操現在走出稱王這一步,他們認為是廢帝的前奏,連最後的精神象徵,也不復存在的話,就不免義憤。其實,這班人並不理解曹操,他只是當一個魏王,並不想徹底廢帝,這種過頭反應,使他更為惱火。正好,有人密報上來,說崔琰帶頭不贊成。於是,要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那就得找這個有知名度的替死鬼,再合適不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崔琰之死,倒是有點文字獄的味道。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文人,來不及地上表祝賀曹操封為魏王,做這種文章是很難不肉麻的,要不吹捧,寫這撈什子幹什麼呢?因為楊是崔推薦提拔的,大家笑話這個馬屁精的同時,也認為崔所舉非人。
崔先生沉不住氣了,其實,你就在家怡養天年,自求多福多好?高興的話,喝兩口兌冰的威士忌,談談風花雪月,何等瀟灑。但文人有這種愛與眾不同,愛出個風頭,愛咬文嚼字,愛表現一番的毛病。從機要室找來楊的奏文,讀了以後,還要拿起筆來,以前輩的口氣,給楊訓寫了封信,這就是不識時務了。
信中寫些什麼,如今已不得而知,但《三國志》裡留存下來的“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的這一句,就足以使他招災惹禍。曹操勃然大怒,什麼意思,從官渡之戰起,我延聘你為我的別駕從事,到今天快二十年了,還一腦子變天思想,我豈能饒你。
尤令曹操憤怒不已的,是他在《賜死崔琰令》裡所寫的“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鬚直視,若有所嗔”那股不買賬的勁頭。老實說,無論哪朝哪代的統治者,都會反對下屬在背後進行非組織活動的。已經把你關起來了,還和當年的孔融一樣,與這些不肯降服計程車大夫階層,搞斐多菲俱樂部,那還了得?好!先摘了你俱樂部主任的腦袋,再收拾那些跟你來往的人,為你說情的人,看你們還能笑得起來?雖然,事後,阿瞞也覺得這次對於文化人的打擊,有些擴大化,但也不打算平反。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曹操與建安文人(6)
看來,梟雄老矣!人一老,必懼怕老,不甘於老,就會失去幽默感,一旦如此無趣無味起來,可想而知,就不會有任何最起碼的寬容。如伍子胥所說的日暮途窮,倒行逆施,也在所不計。臉皮一抹,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呢?在他死前的幾年裡,多次大規模的鎮壓,殺人無算,把漢王朝的殘餘勢力,基本上盪滌一空。
到他死前一年,公元219年,到底把他始終不甚放心的楊修,送上斷頭臺。
應該說,他不會善待楊修,因為楊修是楊彪的兒子,是袁術的外甥,這兩位都是曹的勁敵,如此底子潮的人,他敢於使用,據《典略》稱楊修:“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曹操)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宜。”看來,人們一直認為曹操殺了這個能夠摸透他心思的楊修,出於嫉妒,事實恐怕不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