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金兵驅逐,而小人居心叵測,妄言勸陛下退位,此將致社稷於死地也,陛下切不可聽之信之。”
趙佶微微點頭,“君臣一心,其利斷金,這話說得很好,王相公有心了。”
他又問蔡京,“蔡相公怎麼看?”
蔡京一直保持著沉默,站在一旁觀察趙佶的每一個神情變化,揣摩他的心思。
蔡京現在算是看出來了,或許是形勢所迫,逼得官家不得不做出一個退位的姿態,但實際上他根本就不願意退位,在王黼的狡辯之下,官家退位的念頭已經在迅速消退,這個時候再勸官家退位,無疑是自取其辱,儘管蔡京恨不得太子立刻上位嚴懲王黼,但現幾十年的官場經驗告訴蔡京,此時他必須採取保守姿態。
蔡京緩緩道:“現在金兵只是衝破了第一道防禦線,在相州我們還有十萬精兵,康王率大軍死守相州,相信康王殿下一定會不負聖恩,撲滅敵軍的囂張,況且還有黃河天險,金兵插翅也難以飛躍,陛下也不用太焦慮,局勢還遠沒有到惡化之時。”
蔡京的安慰徹底撐住了趙佶的信心,他點了點頭,“但朕確實有責任,這一點不可否認,現在形勢危急,朕已心力憔悴,恐怕無力主持大局,所以朕考慮讓太子監國,朕去杭州避暑調養,兩位相公覺得是否可行?”
讓太子監國,自己卻不用退位,自責也有了,也不用下罪己詔,而且後面即使作戰不利也能把責任推到監國不力的頭上,怎麼看這都是最好的方案。
太子監國而不退位,這個方案王黼能接受,但去南方避亂王黼卻認為不妥,一旦太子大權在手,官家又遠在江南,太子強行登基,官家也鞭長莫及。
“陛下讓太子監國,微臣也覺得可行,但正如蔡相公剛才所言,現在局勢遠未到惡化之時,還有黃河天險,微臣認為陛下還是坐鎮京城更能穩定軍心和民心,望陛下三思!”
趙佶有點猶豫了,似乎王黼說得有理,現在南下有點過於焦慮了,他又向蔡京望去,蔡京躬身道:“陛下把杭州改為南京府,微臣贊成,陛下去南方休養,微臣也贊成,只是杭州曾遭遇方臘塗炭,城池還沒有完全恢復,也沒有行宮給陛下居住,不如先派人去杭州修築行宮,這邊再靜觀局勢,如果半年後局勢確實不妙,那時行宮也已修好,陛下再南下休養也不遲。”
蔡京其實也是反對趙佶南下,只是他比較含蓄,摸透了趙佶貪圖享受的弱點,便用杭州城廓破壞,沒有行宮居住來打擊趙佶的南下之心,趙佶一時沉吟不語,他確實有點為難了,自己帶著大批皇妃宮女南下,沒有居住之地怎麼行?總不能住民房帳篷吧!
“好吧!朕在考慮一下,你們先退下!”
“微臣告退!”
蔡京和王黼退下了,趙佶負手走了幾步,他又想起了李綱引用的歷史事件,如果太子真利用自己遠在南方的機會而擅自登基,那可就麻煩了,趙佶毅然下定了決心,暫時不走,要監視住太子,豈能容他輕易奪取自己的帝位。
一個時辰後,天子趙佶從禁中發出詔書,宣佈由太子監國,全面負責抗擊金兵事宜,除四品以上朝臣任免外,朝中軍政事務皆由太子處置。
趙佶雖然把一堆爛事扔給了太子趙恆,卻依舊把人事大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
‘砰!’一隻硯臺狠狠砸在地上,頓時摔得粉碎,趙桓氣得滿臉通紅,怒不可遏大喊道:“把天下弄得一團糟,卻讓我來收拾殘局,還美其名曰監國,殘局收拾好後是不是再一腳把我踢走,這樣的監國不要也罷!”
吳敏默默拾起地上的碎片,把碎片交給旁邊的宮女,把她打發出去,他這才低聲勸趙桓道:“殿下雖是儲君,但也是臣子,父子綱常,君臣有別,無論如何殿下剛才說的話都不妥,請殿下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