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雙手扶地、用前額接觸雙手跪拜,也可以就是簡單點頭和晃動肩膀。因而日本人必須從小就得學習行禮,而且得學習在特定的場合行適當的禮。
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等級差別時常透過適當的行為來認可,同時還需適當地考慮雙方的性別、年齡、家庭關係以及彼此過去的交情等其他因素。甚至同樣的兩個人在不同情況下彼此間表現的親疏遠近程度也不相同。通常,一般人在與自己的好朋友交往時可以不用鞠躬;但如果對方穿上軍裝,那個穿平民服裝的朋友就必須向他鞠躬。如何尊重等級制度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綜合權衡多種因素。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一些因素往往相互抵消,而另一些情況則會有增強作用。11【11薩評:藝術如果放在舞臺上自然光彩奪目,如果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藝術化,就是模特也要累死——不過,日本人就硬是能適應下來並且安之若素。想想這一點,日本人在體育比賽中那種頑強也就可以理解了。】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彼此交往中沒有那麼多禮節。比如在美國,人們一回到自己家中,就會把最細小的禮節都拋掉。而在日本,家庭恰恰是人們學習禮儀和仔細觀察禮儀的地方。在嬰兒還被母親揹著的時候,母親就用手摁下嬰兒的頭,教授孩子禮節。幼兒還在蹣跚學步時,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尊敬父兄。妻子要給丈夫鞠躬,孩子要給父親鞠躬,弟弟要給哥哥鞠躬,女孩子則要向兄弟們鞠躬,不論兄弟們的年齡大小。鞠躬並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表現,它同時還具有深刻的含義。如果一個人向另一個人鞠躬,他的意思就是承認受禮者有權對自己正在處理的事情進行干預;而受禮的一方也知道自己承擔著與其地位相應的某些責任。建立在性別、輩分、長子身份基礎上的等級制度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2【12薩評:現在日本人也明白外國人弄不懂他們這些禮節,不過,出席一些活動時,不管你的反應如何,他們對你依然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些禮節。“對牛彈琴”為何如此上心,原因是日本人這樣做只是為了表現自己是個上等人,不是粗坯,而外國人懂不懂,他們並不在乎。這是禮貌之舉還是自以為是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各安其位(4)
孝道是中國和日本共同的高尚道德準則。13【13薩評:又是一個美國人的誤解。日本對於“孝”並不重視。日本的子女與父母感情淡薄,至今如是。在今天的中國,如果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多是住在最好的房間,而日本,子女很少與父母住在一起,如果住在一起,老人的房間往往是最差的。即使這房子本是老人買的。古代日本殘酷的自然環境,讓孝道難以得到發展。】在公元六七世紀,伴隨著中國的佛教、儒教以及世俗文化在日本的傳播,中國的孝道思想也很早就被日本人普遍接受。然而,孝道的特點不可避免地有所改動,以適應中日兩國不同的家庭結構。甚至在現在的中國,一個人也必須效忠整個宗族。宗族對成千上萬的成員進行管理,它也獲得每個成員的支援。當然,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情況也有差異。但在大部分地區,一個宗族幾乎包括了一個村莊的全部居民。中國人口有四億五千萬之眾,但只有470個姓氏。同一姓氏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承認屬於同一個宗族。某一地區的居民,可能全部都屬於同一個宗族。即使在城市裡也會有同宗,雖然他們遠離鄉村。像廣東那種人口稠密的地區,宗族成員聯合維持著壯觀的氏族宗祠。在某些日子裡,宗族成員共同向數以千計的祖宗牌位行禮致祭,他們都來自於同一祖先。每個宗族都有自己的財產、土地和寺院,並設有基金,以資助有前途的宗族子弟接受教育。它聯絡分散在各地的成員。每十年左右印刷一次認真修訂過的族譜,記載有權分享祖宗恩惠者的姓名。每個宗族都有自己世代相傳的家規,如果宗族與當局的意見不一致,他們甚至可以拒絕把本族犯人交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