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梅苑唱歌,第一次遇到了衛長公主,她是一個幼嫩的女孩,五官精緻並未完全長開,論才貌絕不輸於韓姬。她似乎對音樂頗為感興致,偶爾也會和我們一起彈奏。
曹襄尋她至此,只得無奈,衛長公主爛漫的性子,我倒是很喜歡,生於皇家,還能有這份本真,委實不易。
作者有話要說:瑤歌的大哥出現了~~~又是一枚重要人物登場。~(≧▽≦)/~
30
30、山有木兮渺無垠——身世 。。。
夏天在靜謐的春光中悄然而至,當綠柳覆去了繁花,我才從懶懶的春意中掙扎出來。
今年的春日格外短暫,我舒展在榻上,手中是梁公子昨晚送來的密卷。
果然如他所說,元狩元年是個不平靜的年月,三月婚宴的餘韻未遠,便又被另一件大事轟然掩蓋去了。
對匈作戰毫不懈怠的劉徹,出人意料地殺了回馬槍,行削藩之策,此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淮南王劉安謀反被誅,並牽扯出衡山王一案,一夜間傳遍了長安城的每個角落,並很快波及全國,除卻對亂臣賊子的口誅筆伐之外,更多的是像我這般惋惜的輕嘆。
劉安懷不世之才,也只能嘆一句生不逢時,福禍相生,終為己報。不論他有無謀反之實,劉徹都不會放過他,藩國強勢,野心昭然,絕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如劉徹這般的鐵血帝王,能容他到幾時?不過是等一個契機爾而。
斷非偶然,甚至是多方勢力的操縱結果,從去年撞破衛青汲黯密謀始,再到梁公子幽會淮南王門客,直至今時淮南王坐實了謀反之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矣。
劉安那個倒黴的庶孫劉建,雖是舉報有功,卻也沒撈到好處,削去名位,貶做庶人,我實在是驚歎於此人的思維能力,做一個不受寵的王孫,無論如何總要好過平頭百姓千百倍!
合上卷軸,此事本與我無關,但梁公子似乎刻意要我知曉,不禁又想到去年在定襄之時,他曾說過我與淮南王也有著某種聯絡,可到如今他也未曾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長吁了一口氣,掩卷輕嘆,多事之秋,也許一個不小心,捲入是非便也脫不開干係。
劉徹,我默唸著這個名字,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心底裡有一個似是而非的影子,好像空氣一般瀰漫著,總是能輕易勾起我的好奇心。
此案完結之後,便再未見到梁公子,人間蒸發一般。梅苑中少了那個飄逸的身影,我還真有些不習慣。
到如今我才發覺,梁公子可算是我為數不多的朋友了,翠縷趙嘗雖常相伴玩鬧,卻很少交心,我內心的想法也只有在梁公子面前才會無所遮蔽,被他看穿。
封著密卷的竹簡被我悄悄焚燒,這種傳遞資訊的法子在定襄時便學會了,雖然古老卻也嚴密,古人科技水平不發達,但是頭腦利落精明。
竹簡裡記載的多是一些雜文或者詩句,外人看來,和普通書卷無異,撬開竹篾,可以從夾層中取出輕薄的木牘,在火上微微炙烤,燻煙未消之前,撒上清水,便會浮起幾個凹槽,將木牘比在卷軸相應的文字上,便會得出其中關鍵字眼,凹槽圈住的字型,連起來便是所傳訊息。
若被發現,打亂木牘順序,便得不出準確訊息,一開始我只覺得新鮮好玩,漸漸的才明白,這些重要的情報在通訊落後的古代是多麼可貴。
霍去病整日忙於備戰,鮮少能見面,褪下厚厚的冬裝,輕盈便利,我便纏著趙嘗教我騎馬。
每日正午和傍晚,馬場的人最少,我偷偷換上“騎馬裝”和趙嘗一起去,開始的時候翠縷還鬧著要學,當她看到飛奔的烈馬差點把我從馬背上甩下來時,便再也不提起學習馬術之事了,漸漸的也懶得陪我練馬。
不知為何,當我第一次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