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守一方,於願足矣!”
第797章 黃金年代
“好,好!正明你既是到了鄯州,忠嗣就有幫手了!”
王昌齡和高適二人相識在兩京,高適是景縣人,前往長安求功名的時候,去過雲州卻沒見過南霽雲,而王昌齡彼時正在長安當著校書郎,就不曾見過雲州由廢墟而成北地堅城的景象了。所以,兩個人對南霽雲都好奇得不得了,尤其發現對方如今方才二十出頭,他們更是難掩驚訝,杜士儀扶起南霽雲進了鎮羌齋之後,兩個人便向王忠嗣打聽了幾句。對於算是自己半個弟子的南霽雲,王忠嗣自然為其誇耀功績,結果連南霽雲都聽不下去了。
“王將軍,言過其實了!雲州一戰後,我便未有寸功,趁此期間苦練武藝苦學兵法軍陣,如今能夠再從王將軍左右,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忠嗣,你聽到沒有?”杜士儀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道,“正明不止是你的副手,也算是你第一個弟子,你可別光只顧著廣元和秀實,得好好教導他才是!要不是想著雲州如今平安無事,突厥毗伽可汗又死了,他在那兒待著只怕要生鏽了,我也不會起意將他調來!”
這種說辭,完全是愛惜麾下的心態,王忠嗣和王昌齡高適聽著都覺得入情入理。而南霽云為之感動的同時,想到羅盈和侯希逸二人,頓時又訥訥說道:“大帥知遇之恩,霽雲沒齒難忘。然則羅將軍和侯將軍資歷人望軍略無不遠勝於我……”
他這話還沒說完,杜士儀便苦笑道:“克敵那傢伙,你又不是不知道,懼嶽娘子如虎,之前我便得他信說,架不住嶽娘子的遠遊念頭,打算撂挑子辭官了。至於希逸,你二人一個個都去了,雲州若再沒有知根知底的人如他,如何鎮守一方?突厥縱使不復往年威勢四分五裂,奚人和契丹固然被幽州張大帥打得潰不成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雲州乃河東北面的屏障之一,我總不能只為一己之私,把肱股全都抽走了!”
“還是大帥想得周到。”南霽雲這才打消了心中對不起羅盈和侯希逸的念頭,打起精神向杜士儀訴說了雲州這些年的變化。
儘管這是從固安公主以及其他人的信中,杜士儀都幾乎知道的事,可是,南霽雲用驕傲而又不失自信的口吻說出來,無論曾經親手參與過雲州奠基那一役的王忠嗣,還是隻到過雲州一遊的高適,抑或是從未去過的王昌齡,全都聽得聚精會神。就連杜士儀,聽到那座如今煥發出無限生機,富庶到讓兩京權貴都心懷覬覦,他自也有一種創造歷史的自豪,但揮之不去的是另外一種難以名狀的悵惘。
那可算得上是傾注了他最多心血的地方了,可如今,卻不得不拱手讓人。
直到王忠嗣自告奮勇為南霽雲準備住處,杜士儀笑著答應後送走了兩人,等到鎮羌齋中只剩下了他和王昌齡以及高適,他方才把這一絲情緒給驅出了腦海。回到主位上落座,他就沉聲對兩人說道:“長安顏家已經給清臣寫了信來,張相國對他深為賞識,和裴相國商量後,打算奏為左拾遺,故而他回京大約也就在近日之內。”
張九齡愛好提拔文采出眾的才俊,這是和當年燕國公張說一樣有名的。前有薦孫逖為中書舍人,王維為右拾遺,此外還有眾多文人雅士,如今再舉薦一個顏真卿,也不足為奇。而他和裴耀卿兩人雖偶爾會有爭執,可彼此之間的關係卻比從前那些宰相要融洽得多,故而人道是朝政清平,才俊輩出。否則,之前歲舉也不會一口氣拔擢了那麼多文采斐然之人。可以說,如今是屬於文士的黃金年代!所以,在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王昌齡和高適只是微微訝異。
“少伯也是進士及第,如若覺得留在隴右……”
杜士儀這句話還沒說完,王昌齡便哂然笑道:“我當年依照大帥的提醒,遍謁公卿,初任就求得校書郎美官,而後就故態復萌一而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