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那個時候才堪堪解決了內亂的問題。

不在敵人內亂的時候解決他們,還偏偏要在他們統一的時候解決問題,大唐還真是高風亮節!所謂趁他病要他命,這個時候就是一個絕好的機遇,按照歷史的發展,貞觀六年秋,肆葉護可汗就將遭遇到設卑達干與弩失畢部攻擊,逃往康居,不久死亡,接著西突厥迎立泥孰,是為咄陸可汗,進入短暫的平穩期。

設卑達幹不算什麼,但是弩失畢部可是西突厥重要的組成部分,隋仁壽四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突厥就以“十支箭”(十個部落)而為人所知。其中五支“箭”就是右翼弩失畢部,可以說,這是西突厥一半的實力對抗另一半的實力,兩虎相爭。這樣好的機遇,大唐如何可以錯過?

看來這一回還真的是撿到了好處了,西突厥在此時雄霸西域,把過去被大漢王朝所打通的西域全部霸佔,漢民族歷經多少年的內亂之後已經完全失去了對於西域的控制權,而如今大唐的疆域也就差不多和秦朝的疆域一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打通西域就是將來大唐必須要做的事情,而為了這個目的,西突厥就繞不過去。

歷史上大唐只是趁著西突厥內亂從而取到了好處。但是沒有想著趁機把西突厥也給滅掉。非要到人家緩過勁兒來和你拼命了才把他給滅掉,滅掉了東突厥,大唐的下一步路就是打通西域,東邊是大海。南方是蠻荒之地。北面是大草原。大唐已經逐步深入掌控了,大唐勢力的西進幾乎是必然的,所以下一步就是西域。重新奪回那自從漢末三國之後就逐步失去的西域治權。

絲綢之路太有名了,隋煬帝時代曾經一度打透過,隋煬帝帶領臣子和大軍歷經千辛萬苦,吃盡了苦頭來到了西域,在那裡召開了萬國博覽會一樣的大盛事,這一點讓李二陛下非常眼紅,西域的記載在史書上非常多,絲綢之路可以帶來的利潤也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李二陛下非常希望重新控制那裡,但是漢民族已經失去了西域太久。

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中國的故地,但喪失的時間已有六百年,太久了,所以當李二陛下集聚了足夠的實力向西擴張時,面對著的是一個完全新面貌的西域,歷史上引起大唐勢力西進的是高昌王國和西突厥的聯盟,對大唐實行各種封鎖,逼的大唐忍無可忍發兵高昌,滅亡之,從而重新步上了漢王朝開拓西域的腳步。

這件事情太重要了,這幾乎和西突厥的內亂離不開關係,西突厥似乎是有意無意的把大唐的目光引到別處去,不斷的用各種方式混淆大唐的目光,在大唐鼎盛的十幾年之間竟然就這樣混過來了,少了西突厥,大唐在西域的唯一強悍的敵人就是吐蕃了,就可以不用擔心吐蕃和西突厥的南北夾擊,而一心一意的對付吐蕃,至於西面的強大的阿拉伯帝國,俗稱的黑衣大食,要在玄宗時代才能和中國力量進行面對面交鋒。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極好的機遇,雖然大唐連自身都還沒有開拓出來就要去開拓其他的地方,但是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樣好的機遇又哪裡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呢?蘇寧搖搖頭,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帶著大部隊出發了,不管怎麼樣,這一次是不用擔心了,迎接斛薛所部的一定是肆葉護可汗的嫡系人馬,其實就算是把這支人馬給滅掉,西突厥也未必能有什麼動靜,相反,那些反對肆葉護可汗的人還會因為這件事情而高興。

肆葉護可汗也一定會有所顧忌,一旦他不顧一切的報復大唐,那麼他的實力就會受到極大的削弱,還極有可能大敗,他的地位一定不穩,而且那個時候大唐還可以聯絡西突厥內部的反叛者,裡應外合的把肆葉護幹掉,當然這樣非常不符合大唐的利益,要是可以讓他們繼續鬥下去就好了。

按照肆葉護可汗在這種時候還能夠想到防備大唐的思維能力,他一定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或者他的身邊有智囊,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