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出謀劃策,所以,蘇寧有八成的把握確定就算是斛薛所部在西突厥境內被滅掉,或者哪怕是波及了西突厥的軍隊,肆葉護可汗也絕對不敢明火執仗的出動大軍和大唐作戰,那樣的話,那些反對者一定不會同意。
說不定,還可以做出很多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蘇寧稍微的放下了心,這個時候,就該考慮如何憑著這兩千人的追擊大軍把斛薛所部,還有可能遇上的西突厥軍隊給幹掉,或許他們以為自己肯定不敢憑著兩千人和整個西突厥作對,但是,越是囂張,背後,就多得是怯懦。
沒錯,就是怯懦。
斛薛部在行動,蘇寧也在行動,西突厥自然也在行動;斛薛部不斷地給西突厥通報自己即將進入西突厥境內,並且大唐軍隊緊追不捨,請求西突厥的肆葉護可汗給予他們庇護。肆葉護可汗正是需要威望的時候,既然承諾了要給擾亂大唐的斛薛一個交代,就必須要做到,否則他搖搖欲墜的地位就更加難以保證了,於是乎,他派遣當初擁立自己的功臣阿史那泥孰率領一萬精騎前來迎接舉族內附的斛薛部,慶祝他的手下又有了一支可以戰鬥的戰力,而且多了一雙眼睛,一雙刺探情報的眼睛。
對於斛薛部,他是志在必得的。如果得不到斛薛部。他就沒有辦法樹立自己的威望了,比如避退大唐追兵,從大唐的魔抓裡面把斛薛部解救出來,塑造一個威武不屈的大可汗的形象。對於他鎮壓反對勢力。建立自己的權威有很大的好處。
但是這是結果。不是過程,雖說世人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但是作為實際的執行者。阿史那泥孰不得不關注過程,因為過程導致結果,也將導致他未來的道路,他現在其實比較懊惱,因為他很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任務,但是被逼無奈,他不得不接受這個任務,他所擁立的那位大可汗的兒子,出乎他意料的猜忌殘暴。
他在武德年間曾經去過長安,見過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二陛下,兩人接下了很好的友誼,甚至結下了兄弟之情,所以他才會在日後成為第一個由大唐冊封的西突厥大可汗,等於是得到了大唐的承認,西突厥內部的親唐勢力才由此建立起來,說老實話,他不願意和大唐為敵,更不願意和那位李二陛下為敵。
昔日的相識,讓他認識了這位雄心勃勃的秦王殿下,看出了他內心的雄偉,已經他過人的膽氣與謀略,當時阿史那泥孰就預感大唐帝國如果是由這位秦王殿下繼承了皇位,一定會成為一個充滿了開脫精神的帝國,果不其然,不久之後他就聽說了李二陛下登基成為大唐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四年之後,東突厥汗國被滅掉了。
而如今,他很理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的肆葉護可汗心中的想法,他急切地想要取得一些信心和威望,足以讓他穩定住自己的地位,並且爭取到平定內部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重現當初統葉護可汗時代大突厥的榮光,這一點,他很理解。
但是這位肆葉護可汗的資質遠遠不如統葉護可汗,沒有繼承統葉護可汗三成的本領,卻將統葉護可汗的缺點繼承了個十足十,還有發揚光大的趨勢,上任伊始就顯露出了他的缺點——猜忌、多疑、暴躁!並且他不但向自己的對手動手,還向自己的擁護者,自己的追隨者動手,比如阿史那泥孰自己。
進來多有傳言,肆葉護可還要對阿史那泥孰動手了,雖然阿史那泥孰內心之中並不願意相信這件事情,可是**裸的現實就擺在這裡,他之前也對一位功臣下手了,很多人都預感下一個就會是阿史那泥孰自己,可是這位可汗是阿史那泥孰自己擁立的,卻要對付自己,這讓阿史那泥孰無論如何都難以相信。
但是眼前的情況,阿史那泥孰已經有了覺悟,無論自己是勝是敗,自己都沒有好下場,把斛薛安穩的帶走,那是肆葉護可汗的功勞,為了這份功勞,肆葉護可汗會做什麼?為了穩住他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