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歷史上評價說,宣宗在位期間曾經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讋氣”,並稱譽他為“明君”、“英主”。

宣宗身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優點,諸如多才多藝,生活節儉,喜愛讀書等等。關於這些優點,基本可以參照其他有名的明君生平,在這不再做詳細敘述。

但是這一世面對黃巢創造的不一樣的歷史環境,缺乏經濟常識和戰略眼光的唐宣宗在會昌六年(846年)四月,正式親政的第二天便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將其調任荊南節度使。

這一決定引起了朝野的震驚,因為李德裕在武宗時期位高權重、功績卓著。

同年九月,李德裕又被解除平章事之職,改任東都留守。

此後,他不斷遭受貶謫,先後被貶為潮州司馬、崖州司戶等。

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離開洛陽前往潮州,後又接到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的旨意。

崖州位於今海南海口,在當時是極為荒僻的地方。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李德裕罷相,唐朝失去了最後一個可以把控唐朝經濟的宰相,唐朝財政迅速惡化。

面對黃巢製造的“全國經濟一體化”局面,唐宣宗為了拿回經濟主權,採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措施,導致唐朝財政迅速崩潰,開啟了唐朝覆滅的篇章。

此時的唐朝朝廷已經徹底失去了貨幣發行主權,唐朝朝廷鑄造的銅錢已經淪為儲存貨幣,基本退出了流通領域。

取而代之的是黃巢的富國銀行發行的“代銀券”。

富國銀行發行的代銀券因為幣值穩定、攜帶方便、流通範圍廣等原因已經在大唐境內及周邊地區大行其道。

黃巢因此獲得了大唐的金融控制權。

同時由於銀行的作用,大唐境內掀起了一股股興辦工廠的浪潮,在給各地藩鎮和中央朝廷創造稅收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唐朝境內及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絡。

大唐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可惜的是唐朝經濟的繁榮卻使得唐朝朝廷陷入了深重的財政危機。

這是因為唐朝原有的稅賦體系和漕運體系都已經陷入了崩潰狀態,大唐朝廷紙面稅收的增加根本無法給朝廷帶來真正的財富,使得朝廷的財政陷入了崩潰,已經到了舉步維艱、涸澤而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