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之道奧秘

天人感應:閻羅的審判被視為上天意志的體現,人在世間的善惡行為會被上天感知,死後由閻羅進行獎懲,體現了天人之間的相互感應和聯絡。

人道遵循:強調人要遵循道德倫理,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如兄友弟恭、夫義婦德等,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否則將受到懲罰,這是人道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準則.

順應天道:天道公正無私,閻羅的審判也是基於公正的原則,人們應順應天道,遵循自然規律和道德法則,做到心地善良、行為端正,以實現與天地自然的和諧統一。

(三)閻羅形象在不同文化中有諸多差異,具體如下:

古印度文化

在古印度的吠陀文化中,閻羅最早以閻摩神的形象出現,他是太陽神毗婆藪之子,居住在天界樂土,人死後靈魂要去見他,其有兩個使者是兩條狗 。後來在婆羅門教中,閻摩神從天界轉入地界,成為監督死者生前行為並給予賞罰的神只,進而成為地獄主宰者,最後演變成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靈魂的神只.

佛教文化

閻羅是佛教中的地獄之王,通常被描繪為戴著骷髏頭王冠審批死者的形象,以強調其與死亡和地獄的聯絡,他創造了衰老和疾病,來教導人類重視生命價值,督促人們活著時好好做人.

中國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閻羅王是陰間的主宰,形象多為面容嚴肅、頭戴冕旒、身穿寬袍大袖長袍、手持笏板的王者,象徵著權威. 隋唐到清代,還流行諸多歷史人物為閻羅王的說法,如韓擒虎、寇準、范仲淹、包拯等,這些人物皆以剛正不阿著稱,反映出人們對公正審判的期待. 在十殿閻羅體系中,閻羅王是第五殿閻王,司掌叫喚大地獄,專懲禍及親友者.

日本文化

日本佛教中的閻羅形象與亞洲其他國家類似,但也有自身特點。比如日本傳說中,惡鬼 oni 會侍奉惡魔領主閻魔, 惡鬼 oni 被描繪成揮舞著巨大鐵棒、有著鮮豔面板、不同數量角和肢體的可怕巨型野獸,力量強大,可飛行、變形,還會給人帶來疾病、精神錯亂和死亡.

(四)不同文化中閻羅形象的相似之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生死觀念的體現:不同文化都對生死有著敬畏和思考,閻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死亡的認知和對死後世界的想象。

道德審判的象徵:都代表著對善惡行為的評判,體現了人們對道德準則的重視。

文化共性的表達:相似之處也反映了人類在某些基本觀念和情感上的共通性。

(五)閻羅的形象演變如下:

古印度時期

在《梨俱吠陀》中,閻羅最初以耶摩神的形象出現,他是太陽神蘇利耶之子,居住在天界樂土,人死後靈魂要去見他,其有兩個使者是兩條狗. 到了《阿闥婆吠陀》,耶摩的住所轉移至下界,成為依死者生前行為記錄司掌賞罰之神. 在史詩《摩訶婆羅多》中,耶摩具有兩種性格,一是率領使者奪人性命的死神,二是死者之王、法王,住在南方地下,為祖先世界支配者,且有恐怖相貌,穿著血紅色衣服,頭戴王冠,騎水牛,一手持棍棒,一手執索. 後來在印度教神話傳說中,耶摩成為專為死者靈魂帶來苦惱的恐怖神.

佛教時期

受印度教影響,閻羅一方面是居於六慾天中第三天的夜摩天,另一方面是冥界支配者、人類行為審判者的閻魔王. 在佛教經論中,閻羅王還被認為屬於地獄趣或餓鬼趣.

傳入中國後

與道教結合:閻羅王的形象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與道教的泰山府君、豐都大帝等信仰結合,衍生出冥界十王、閻羅十殿等說,閻羅王成為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