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蕎中怪影寓危機,周易哲思啟睿思(第7/22頁)
章節報錯
清軍燒殺擄掠,農民起義軍南征北戰,水旱災荒連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這種動盪的社會環境,使百姓生活困苦,也讓蒲松齡深刻體會到封建統治的壓迫,內心的不平在其作品中多有體現.
個人經歷:蒲松齡早年有才名,但鄉試屢試不中,長期以塾師、幕友為業,一生抑鬱不得志。一方面,縉紳之家坐館時豐富的藏書資源為其創作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他雖位卑家貧,卻以讀書人的身份成為當地名流的座上客,遊走於兩種社會身份之間,其作品也搖擺於雅文學和俗文學之間,《聊齋志異》便是在這樣的經歷下創作出來的.
文化背景:明中葉以後萌發的民主啟蒙思想在清初繼續發展,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唐甄等人對宋明理學的批判,閃現出民主性光芒,這種思潮影響了蒲松齡的思想和創作,使其筆下出現了敢於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婚姻的人物形象.
創作素材收集:蒲松齡自幼對民間鬼神故事興致濃厚,他曾在家門口開茶館,讓喝茶的人用故事代替茶錢,藉此蒐集了大量離奇故事,經過整理加工後收錄到《聊齋志異》中,《宅妖》便是其中之一.
四、詳細介紹經典梗概,經典典故,經典情節,主題思想,中心思想,指導思想,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促進作用,社會進步啟發,文學教育啟示,揭示天地人三才之道奧秘,用偈子經典解讀
經典梗概
《宅妖》講述了長山李公宅中發生的怪異之事。李公先是見到肉紅色可變形入壁的春凳和能鑽進牆壁的白梃,後在康熙十七年,教書先生王俊升又目睹三寸小人搬來小凳、抬進小棺,以及隨之而來的身著喪服哭泣的女子等,待眾人聞聲趕來,這些怪異之物皆消失不見.
經典情節
異物現形:李公家中出現的肉紅色春凳和白色木梃,形態逼真卻有著違背常理的柔軟質地和自主行動力,它們在被觸碰後分別以奇特的方式隱入牆壁,營造出神秘恐怖的氛圍.
小人送葬:王俊升看到三寸小人如常人般行事,搬凳抬棺,隨後出現的女子及廝婢等皆細小如前,且女子披麻戴孝哭泣,整個場景如同一場詭異的微型葬禮,讓人毛骨悚然.
主題思想與中心思想
從表面看,描繪了宅中妖異奇幻之事,給人以神秘恐怖之感,滿足了讀者對奇異故事的好奇。
深層次上,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與敬畏,也可能暗示著社會中存在的一些難以理解和解釋的現象或問題,如世道的變幻無常、人心的難以捉摸等,體現了蒲松齡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
指導思想
文中並未明確體現特定的指導思想,但從蒲松齡的創作角度來看,其作品多受傳統儒家思想中關注社會現實、強調道德倫理等觀念的影響,同時也融合了道家對自然、陰陽等觀念的認知以及佛家的因果報應等思想,透過奇幻故事來傳達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文學藝術:繼承了文言小說的寫作傳統,以簡潔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情節設定,展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藝術魅力,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了借鑑。
奇幻想象:豐富的想象力,如妖物的形態和行為等,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神秘奇幻事物的獨特認知和創造,這種奇幻思維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中多有體現,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社會進步啟發
故事中對怪異現象的呈現,促使人們思考如何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去認識和解釋世界,推動社會在思想觀念上的進步,擺脫迷信和恐懼對人們的束縛。
從李公和王俊升對宅妖的不同反應,可引發對人類面對未知時的勇氣和應對方式的思考,激勵人們在社會發展中勇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