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疾病發生的時候,有喜怒無常,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於是就會發生癰疽。陰陽之氣不通,兩熱相搏,就會化為膿,小針能治療嗎?岐伯說:聖人不能使已經變化的東西恢復原樣,邪氣不能停留。所以兩軍對陣,旗幟相望,白刃陳列在曠野之中,這不是一天的謀劃。能使民眾令行禁止,士卒沒有白刃之難,也不是一天的教育,而是片刻之間就能做到的。至於自身遭受癰疽之病,膿血積聚,不也是離道太遠了嗎?癰疽的發生,膿血的形成,不是從天上來,也不是從地下來,而是從細微之處逐漸積累而成的,所以聖人在疾病沒有形成之前就進行自我調養,而愚昧的人則是在疾病已經形成之後才遭受痛苦。

黃帝說:疾病已經形成之後才讓我知道,膿已經形成,卻沒有見到;該怎麼辦呢?岐伯說:膿已經形成,就只有十分之一的生存機會,所以聖人不讓它形成,而是明確地制定好的治療方法,寫在竹簡帛書上,讓有能力的人繼承並傳之後世,沒有終止的時候,就是因為不想讓人們遭受這種情況。

黃帝說:已經有膿血之後再用小針治療嗎?不用小針治療嗎?岐伯說:用小針治療小的疾病,功效小,用大針治療大的疾病,危害多,所以已經形成膿血的,只有砭石和鈹針才能取出。

黃帝說:危害多的就不能完全治癒嗎?岐伯說:這在於順逆。

黃帝說:希望聽聽順逆的情況。岐伯說:受傷後,白睛發青,黑睛縮小,這是一逆;服藥後嘔吐,這是二逆;腹痛口渴嚴重,這是三逆;肩項活動不便,這是四逆;聲音嘶啞,面色脫失,這是五逆。除了這五種情況,就是順了。

黃帝說:各種疾病都有順逆,能聽聽嗎?岐伯說:腹脹、身熱、脈大,這是一逆;腹鳴而滿,四肢清冷洩瀉,脈大,這是二逆;鼻出血不止,脈大,這是三逆;咳嗽尿血,形體消瘦,脈小而勁,這是四逆;咳嗽形體消瘦,身熱,脈小而快,這就是五逆。像這樣的情況,超過十五天就會死亡。腹部大脹,四肢清冷,形體消瘦,洩瀉嚴重,這是一逆;腹脹便血,脈大,時有斷絕,這是二逆;咳嗽尿血,形體消瘦,脈搏,這是三逆;嘔血,胸背牽引疼痛,脈小而快,這是四逆;咳嗽嘔吐,腹脹而且洩瀉,脈斷絕,這是五逆。像這樣的情況,不到一天就會死亡。醫生不瞭解這些情況而進行針刺,這就是逆治。

黃帝說:先生所說的針非常重要,能與天地相配,上合天文,下度地紀,內別五臟,外次六腑,經脈二十八會,完全符合週而復始的規律。能傷害活人的生命,卻不能使死人復活,你能使它反過來嗎?岐伯說:能傷害活人的生命,卻不能使死人復活啊。

黃帝說:我聽說這樣的話,就覺得這是不仁的,但是希望聽聽其中的道理,不要在人身上施行。岐伯說:這是明白的道理,是必然的結果,就像刀劍可以殺人,像飲酒可以使人醉一樣,即使不診斷,也可以知道。

黃帝說: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人所接受的氣,是從食物中來的,食物所注入的地方,是胃。胃是水谷氣血的海洋。海洋所執行的氣,是天地之間的氣。胃所輸出的氣血,是經隧。經隧是五臟六腑的大絡,迎而奪之就可以了。

黃帝說:上下有一定的數目嗎?岐伯說:迎刺五里穴,中途停止,五次就可以了,五次往返而五臟之氣就盡了,所以五五二十五次,就會使經輸之氣衰竭,這就是所說的奪取天氣,但並不是能斷絕人的生命而傾毀人的壽命啊。

黃帝說: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在門口窺視而進行針刺的,會死於家中;進入門內而進行針刺的,會死於堂上。黃帝說:針法的運用多麼恰當,道理多麼明白啊,請把它刻在玉版上,作為珍貴的寶物,傳之後世,作為針刺的禁忌,讓民眾不要違犯。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