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力也很有信心。

徐晃和慕容平擔心新收的這一千烏桓戰士不服從管束,萬一在路途當中叛逃甚至是對劉和發動襲擊,那可就是個很大的威脅。另外,那三千奴隸也是個問題。他們原來都是聽令於烏桓人,現在忽然換了主人,一時之間還沒有轉換腦筋,說不定被一千烏桓戰士暗中挑唆和利用。那就更加危險了。

為了打消兩位武將的擔憂,劉和向烏桓士兵和三千奴隸宣佈了兩個訊息,結果徹底收服了人心,一路上平安無事,沒有發生半點意外。

劉和告訴一千烏桓士兵,等開年之後,他們當中表現優異者將會被補充到趙雲麾下,今後成為威震中原的幽州騎兵當中的一員,從此得到世人的敬仰和部隊的供養。這樣的一條訊息。對於想要當兵吃糧的烏桓戰士而言,絕對是求之不得,所以他們對於劉和熱情擁護的態度瞬間爆棚,直接超過了隨隊伍同行的那烏康寧。

那烏康寧這次隨劉和返回薊城。直接進入幽燕書院學習,親耳聆聽大學士蔡邕的教導。劉和給了酋長那樓十個名額,這隻老狐狸為了確保那烏氏在部落內的統治地位,只派了自己兒子一人前往薊城求學。至於其他九個名額,則被他主動降低了一個檔次,併入了另外二十個進入燕京大學的名額之中。

如果打個比方。蔡邕親自主持的幽燕書院好比是大學裡面的研究生院,雖然也屬於燕京大學的一部分,但培養的人才層次顯然比廣泛招收學生的“本科生”院要高出許多。只要有蔡邕這塊金子招牌在,今後大漢各地想要進入幽燕書院求學計程車子肯定是要擠破頭的,劉和能給那樓部落十個名額,應該屬於照顧性質。

當然了,劉和一開口就給那樓十個學習的名額,未嘗沒有藏著別的一些心思。只不過,那樓這個沒啥文化的“土鱉”顯然也不傻,寧可白白浪費九個名額,也不願意部落內今後出現幾個可能與自己兒子競爭的對手。

那樓雖然拂了劉和的好意,但他把大兒子送往薊城求學又等於是變相的交出了質子,因此劉和也就沒有在這件事情上糾纏,打著哈哈算是同意了。

除了讓一千名烏桓戰士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劉和也讓三千原本渾渾噩噩活著的烏桓奴隸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劉和告訴這些奴隸,他們當中幹活勤快、忠誠老實的一部分人將有機會成為中原士子們的家僕和下人,另外一部分身強體壯的人將有機會成為傷亡將士家中的佃農,剩下的則會被送往馬城屯田。

對於這些奴隸而言,就算結局最差的前往馬城屯田,也比呆在居庸縣內給烏桓人當奴隸要好出許多。因為護烏桓校尉府有明文規定,所有參與屯田的青壯勞力,生命都受到官府的保護,任何人無權輕易的剝奪,更不提他們還能吃上飽飯,一年到頭還有一些糧食可分。

這些烏桓奴隸在烏桓部落內就是兩隻腳的牛羊,主人家可以隨意宰殺和販賣,沒有任何的生命保障和生存權利。

至於成為幽州傷亡將士家中的佃農,甚至成為剛剛來到薊城的中原士子們的家僕,對於這些奴隸而言,那就等於是再次投胎了。

佃農雖然沒有土地,但卻擁有組建家庭和養育子嗣的權力,而且佃農的子女未必還要種田,他們可以去當學徒,可以從軍,可以經商,這可比當奴隸的結果要好上百倍。

如果能給中原來的讀書人當家僕或下人,那就更加令這些奴隸們嚮往。誰都知道大公子從洛陽帶回幽州的那些讀書人今後的身份都是貴不可言,萬一出個郡守和州牧,就算是府中僕人也是身份尊貴,從此也算有了依靠。

劉和的這一手並不顯得如何高深,不過是給了大家一個希望和目標,但效果卻非常的明顯。烏桓士兵一路上對劉和的命令言聽計從,讓他們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一個人違抗行軍紀律。烏桓奴隸的表現更加積極,他們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