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第二七二章 不奉圭臬
劉和與蔡琰在後花園內互訴衷腸時,韓馥府中一場別開生面的談話正在展開。
韓馥這人的性子中雖然帶著一些怯弱,但卻並非不學無術之輩,要不然當初也不能幹上冀州牧。劉和對於韓馥而言,就是一個福星,若無劉和暗中的幫助,韓馥如今最好的下場也就是歸隱故里,萬萬不可能在幽州又混了一任州牧。如今韓馥頭上雖然還有劉虞這座大山壓著,但他好歹不用為著性命而擔憂,在幽州也混得挺有面子,所以日子過得舒心愜意,並不想要求更多。
韓馥想得開,也看得明白,只要自己老老實實跟在劉虞父子身後做事,人家肯定不會虧了自己,所以一向對於劉和的建議都是言聽計從,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官職比劉和高卻要聽一個後輩的話有什麼難為情。
劉和不是那種驕橫跋扈不講道理的人,他每次給韓馥提建議和意見時,都是有所指向,並非為了個人的利益得失和喜怒愛好,這也正是他讓韓馥不會覺得難做的原因。
比如這次,劉和來見韓馥時,便是先跟韓馥討論如何分配幽燕書院的學生名額才能做到公平合理,後面才談到自己婚事遇到的麻煩,請韓馥充當一回說客,幫著勸說一下蔡邕,免得大學士到時犯倔。
若是劉和一上來就讓韓馥幫自己的忙,就有一種頤指氣使的感覺,會讓韓馥覺得自己現在也就只能給劉和當個媒人和說客,存在感自然會嚴重不足。劉和先與他商議公事,而且還是幽燕書院招生這種敏感的大事,不僅滿足了韓馥的面子,也能讓韓馥找到裡子。
別忘了,幽燕書院雖然是新建的,可聘請來的老師卻是大漢首屈一指的大學士和潁川書院計程車子,今後凡是能夠進入幽燕書院讀書的學子。等於是進了幽州的幹部培訓進修學校,前途可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往長遠了看,劉虞父子有朝一日若能像當初的光武大帝那樣重整大漢的江山,這幽燕書院出來計程車子,自然是要比天下其餘書院的更有優勢,畢竟這是在劉虞父子眼皮子底下創辦起來的。
劉和讓韓馥參與到幽燕書院招生之事中來,這裡面的好處根本不用多說,對一些期盼進入書院求學計程車子而言,誰要能夠幫他們一把。那就是需要銘記一輩子的提攜栽培大恩!
韓馥將蔡邕請進府中之後,也沒有直接拿劉和與蔡琰的婚約說事,而是開口說道:“工匠坊的人前幾日前來向我報告,說幽燕書院經過一月的晾曬和通風之後,如今已經可以往裡面住人了,不知大學士準備何時開館授徒?”
蔡邕捋著花白鬍須回答:“只要能湊足一百學生,老夫便開始坐館講學。”
“大學士實在自謙了!這次如果不是大公子要求嚴格把住前來薊城求學的入口關,莫說是幽燕書院湊足一百名學生,只怕輕鬆就有上千名學子慕名而來!”
“哦。劉世仁竟然連這事都過問了?還請韓大人細說一下他是如何要求的。”蔡邕顯然對於劉和的態度很感興趣。
韓馥正想多找幾個話題把蔡邕留在府中,於是不急不緩地說道:“大公子關於幽燕書院招生的意見歸納起來有三條,其一是突出基礎性,不以任何的盈利賺錢為目的。書院的日常用度開銷由州里支付;其二是突出公正性,不以家庭背景和出身選學生,讓窮人家的子弟也有機會入館就學;其三是突出開放性,不奉一家一言為圭臬。只要是真才實學者,皆可來書院登臺傳道!”
一開始,蔡邕聽著韓馥的介紹還頻頻的點頭。待他聽到“不奉一家一言為圭臬”這話時,臉上忽然變色。“文節,敢問劉世仁不奉一家一言為圭臬是何用意?”
自漢武帝之後,董仲舒在思想和學術界搞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閹割,從此將儒家思想徹底改造成了維護帝王統治的權貴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