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眾人都是一愣,這話是問他們嗎?
蘇懷故意停頓,望向眾人,好像在等待答案。
不少哈佛學生卻沒有聽懂,問旁邊懂文言文的人:“這句什麼意思啊?”
“這還不懂啊?你文言文水平也太爛了吧?”
“快說啊~~!”
“簡單啊,這句的意思就是…我曾經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
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
“以上什麼兩種心情?”
“就是剛才的詠景啊。”
“天晴就高興,下雨就憂傷之類的。”
“原來是這個意思……“
眾人明白之後,卻心裡暗想,蘇懷口氣還真不小,竟然以古今聖賢的口氣問?
人們的悲歡離合的情緒,不是很正常嗎?難道你還有什麼高論。
有些學生,卻是鄙夷道:“我明白了,蘇懷這位轉世活佛,要傳經了!“
眾人煥然大悟,他後面肯定要加“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的經文啊!
佛家說一切皆空,這不就是剛才《心經》的內容嗎?
想到這裡,梅校長等人也是臉色一變,完了……忘記蘇懷是少林弟子,這麼一搞華夏學院的校訓,不是要變成佛教的教誨……他們華夏學界都是無神論者,這樣可不是自相矛盾了?
可眾人正以為蘇懷要說佛經時,蘇懷這時,才朗聲對眾人回答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這幾句一頌出來,現場頓時鴉雀下來,所有人以為校訓會是“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的人,瞬間都感到雞皮疙瘩都起來,
之前,蘇懷詠了悲喜兩種情境,看似於院訓無關,但是此刻卻是突然詞鋒一轉!突然道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哪裡講的是空,這句句都是何等,堅定不移,一往無前的氣魄啊!
特別是最後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慷慨激昂,把文人畢生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千鈞之力!
“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周院士都不由激動大喊起來。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院訓詞,這是一個什麼樣氣魄的情懷。
哈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學府,大部分人都對文言文有不凡的造詣,雖然前面詠景,他們似懂非懂,但是最後這一段,所有都人聽明白了。
一個個全都熱血沸騰起來,蘇懷的院訓詞,令他們的心底豪情都被點燃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才他們這些世界頂尖知識青年,該有的抱負啊!
這才是哈佛大學該有的情懷啊!
甚至就連幾個哈佛的校領導,聽到最後,難以自制紅了眼圈,感觸到這句子裡那,點燃自己照亮世界的豪情壯志!
心裡是激動,是感動,是欽佩……令人不禁回想自己求學最初的美好願景。
他們感到自己面頰有些溼潤,都不由摸了摸眼睛,不敢相信地看著自己手心裡掛著淚水。
什麼是院訓!
這才是真正看到,聽到,讀出,就能激勵後人心的百年院訓啊!?
以往,各個學院的老師,都拼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背下自己學院的院訓,可學生們大部分都會產生牴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