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餘人,共有騎兵團一個,騎兵連隊五個,合計一千四百餘騎,共有火炮五十餘門,另有隨軍民壯以及各色人等四千餘,牛馬數千頭。
進入十月,海上的風已經大起來,可彙集於此的船隊依舊川流不息的運送物資,現在啟運的港口有兩處,一處登州,一處天津。
登州本身積儲的物資已經被運送的差不多,眼下主要是海州港那邊船運物資的中繼站,而天津這邊的物資積儲實在豐富,運送的源源不絕,崇禎皇帝為這個已經發了幾次脾氣,卻無可奈何。
發怒的原因很簡單,天津積儲的都是漕糧以及其他京師所用的物資,掌管這些的都是勳貴和宦官以及得勢的文臣,結果無論是與國同休的勳貴,還是天子家奴的宦官,又或者是與天子共治天下計程車大夫,都偷賣物資,銀子落袋,又交好了趙家軍。
在大家知道趙家軍增援遼東之後沒多久,又有風聲傳到了警示,迅速傳遍天下,第二旅會同邳州加強團駐紮在臨清,抽調清江浦鐵甲巡丁大隊和隅頭鎮巡丁大隊北上匯合。
趙家軍在山東和北直隸交界處,而且還是運河節點上一下子駐紮了萬餘兵馬,如今天下人可不敢再用過去的眼光看趙家軍,大家可都明白,趙家軍的萬餘兵馬值得上官軍的十萬甚至更多。
也就是說,趙家軍隨時可以掃平北直隸,攻陷京城,改朝換代。
趙家軍這麼做倒是不讓人意外,奪取天下、江山鼎革的事情本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大家似乎明白,這趙進說要割去山東和南直隸北邊的土地,無非是緩兵之計。
來自徐州的訊息似乎更證明了這一點,趙進已經發下軍令,他麾下最精銳的親衛旅要擴編成親衛師,這差不多是一萬五千人的規模,以趙家軍的強大,親衛師加上幾個新建的團營就可以完全控制住山東,何況第三旅和幾個巡丁團始終沒有動。
遷都的議論在京師又是被熱火朝天的討論,也有腐儒信誓旦旦的說,那趙進不知休養生息,這麼濫用民力,窮兵黷武,恐怕會激起民變處處,自亂陣腳,這也是大明江山的氣運所在,能熬得強敵自敗。
又有人追溯前事,那瓦刺部連英宗皇帝都擄去,結果內亂瓦解,後面的小王子達延汗也沒支撐幾代,而俺答汗當時完全可以將大明滅國,誰想到晚年沉迷酒色佛法,偌大局面自己荒廢掉,眼看著這趙進也是如此,而且這趙進衰弱之前,還給了建州韃虜重創,這不是天佑大明是什麼。
這等自欺欺人的論調很快就被人駁斥,大家盤算了下,不論趙進自己興辦工商和農莊所得的厚利和糧草,單是山東一地就完全供應的起。
山東貧瘠殘破,怎麼供應的起,而且還是供應趙家軍這種花錢如流水的營頭,這演算法倒也簡單,從前大明在山東攤派了多少稅賦和徭役,這兩年都已經不交了,從前因為運河不允許周邊州縣挖掘溝渠水井,現在也允許了,原來那些上下其手的吏員差役,現在已經被清洗馴服。
沒了這麼重的負擔,沒了那麼多無謂的損耗,山東給提供的人力物力已經足夠龐大,應付趙家軍的需求自然綽綽有餘。
說什麼窮兵黷武,倒不如說大明這邊的當年做得太過,徐州那邊甚至不需要輕徭薄賦就可以讓山東地方上感恩戴德,而相對的是,為了維持京師和北直隸的防務,為了維持對趙家軍的戒備和封堵,不被趙進控制的大明各省都是加派加徵,地方上苦不堪言,如今逃向山東和南直隸江北地方的人口越來越多,這到底是誰在自敗?
打,打不贏,拖,大明這邊根本沒有拖的本錢,怎麼辦?
朝廷中不請辭就掛印而去的官員越來越多,各處駐軍的逃兵也越來越多,即便是再忠心的人物此時也有些絕望,
崇禎皇帝已經在朝會發了幾次脾氣,甚至失態大哭,但沒有人給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