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面的法子,內閣的孫承宗、王在晉、督撫大同山西的孫傳庭、督撫遼西的熊廷弼,都是建議遷都,去往山西或者陝西,利用山河之險自守,以圖後效。

如果從前這些人說出這番話,會被清流言官群起攻之,然後被政敵利用,最後去官下獄,但如今情勢不同,他們手裡各自掌握大軍,就算他們自己是忠臣,遵守朝廷法度,也要考慮到他們麾下兵馬會不會譁變。

從前那些堅守大義,幾乎不會怎麼通融的清流領袖們,如今的看法也和從前不同,楊漣和左光斗的態度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別,天子守國門,堅決不去議和割地,堅決不退讓半分,不能重蹈兩宋覆轍,這個大道理沒什麼錯,可如今大明不是大宋,那趙進也不是金國和蒙元了。

兩宋和遼金元還有一戰之力,甚至沒必要那麼退縮軟弱,可大明在徐州趙家軍面前,實在沒有什麼抵抗。

話又說回來,就連大儒們暗地裡都有個認識,徐州趙進可不是韃虜蠻夷,徐州也是華夏漢地,他不是沒有得天命的資格。

至於宦官們,王承恩和曹化淳的確做了很多事,可下面人不配合,當初清洗閹黨,清洗魏忠賢一派,很多人都被下獄罷黜,若說真是禍國殃民倒也罷了,當年大夥為了清剿趙進前仆後繼,為了大明江山這麼辛苦,結果卻落了這樣的下場,擔責的自認倒黴,旁觀的也是寒心,誰還會用心做事。

文武如此,內外如此,崇禎皇帝當真是無計可施,只能整日裡對著祖宗牌位磕頭,痛陳自己無能,痛陳臣下皆有私心。

就在這個時候,從遼西那邊有訊息傳來,說是建州女真已經開始調集大軍,準備攻打復州

在這之前,建州女真開始向西突進,寧遠又一次成為孤城,寧遠向東所有明軍的據點和殘餘全部被掃清,只不過這次建州女真兵馬沒有去攻城,而且在這一次攻勢之後開始後撤,後撤到錦州的位置。

這次進逼,讓遼西邊軍倉皇后撤,部分兵馬撤到了山海關內,但也有口信訊息之類的傳過來,說這次進攻是個警告,讓遼西邊軍有些分寸,不要火中取栗。

原本集結在廣寧的兵馬開始南下去往蓋州衛,遼瀋那邊也有大軍來到,高麗兵馬也渡過鴨綠江過來匯合。

訊息一個個的傳來,努爾哈赤令二貝勒鑲藍旗旗主阿敏為主將,鑲藍旗梅勒章京濟爾哈朗為副將,正紅旗梅勒章京嶽託為副將,鑲藍旗、正紅旗所部共兩萬餘,其中騎兵五千,步卒一萬七千,另有科爾沁蒙古騎兵五千餘,新附漢軍一萬,高麗兵馬四千,連同民夫丁壯合計五萬,號稱十萬。

第1414章 各方動

本來崇禎皇帝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感觸,但首輔孫承宗聽到後卻是色變,他解釋的很明白,努爾哈赤當年在薩爾滸的時候,才不過用了一萬五千女真兵馬,接下來橫掃遼鎮,攻破大城,每次也沒有超過這一萬的數目,這一次差不多拿出來建州女真三分之一還要多的本錢。

這次遼西將門給出來的訊息很多,有些甚至是孫承宗和王在晉也不瞭解的,倒是讓人知道他們從前隱瞞了多少,不過到現在誰顧不上在意,崇禎皇帝和朝廷中的很多人都把這個當成救命稻草了。

比如說這次統兵主將是二貝勒阿敏,副將是濟爾哈朗,他們兩個人都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是侄子,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

努爾哈赤很早就將舒爾哈齊處死,但背後有大部落支援的阿敏和濟爾哈朗動不得,鑲藍旗的老底子也動不得,只能給他們很高的地位,繼續儲存他們的實力。

這嶽託則是大貝勒代善的兒子,手裡有自己的牛錄和實力,而且努爾哈赤對這個孫子有過照顧看顧,但嶽託因為是代善前妻的兒子,所以小時候很受虐待,甚至還失蹤過。

這麼幾位擔任統兵將,他們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