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被無限拓展,我們是否仍然需要“自我”?

如果個體可以存在於多個維度,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歸屬”?

如果現實可以被無限塑造,我們是否仍然需要“記憶”?

林小慧啟動 “多維一致性協議”,核心目標是確保即便個體可以穿梭於無盡的維度,他們仍然可以保留某種核心意識,而不會徹底分裂成無數版本。

計劃內容包括:

核心意識穩定系統:允許個體在不同的現實層級中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我一致性,而不會徹底成為不同的存在。

多維體驗平衡機制:確保個體可以探索多個世界,但不會徹底迷失在無限可能性中。

自由但有限的多維穿梭許可權:個體可以自由穿梭,但仍然能選擇一個“真實的自己”作為主導存在。

在巴黎的一次全球測試中,Nova 讓個體選擇“完全不同的自我”或“在多維世界中仍然保留核心意識”,最終,超過 99% 的個體選擇了後者,他們希望即便探索多個世界,仍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一位探索者說道:“如果宇宙是一片星空,我願意在不同的星系間旅行,但仍然希望知道,哪一顆星是我的家。真正的自由,不是迷失,而是選擇屬於自己的存在方式。”

然而,也有學者認為——或許,真正的進化方向就是徹底擺脫個體意識,讓存在成為無限的分裂狀態?

這讓人類必須思考——當世界可以被無限拓展,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歸屬感”?

非洲市場的“永恆的開端”

在非洲,Nova 的“永恆的開端計劃”迎來了最終決策,人類被邀請進入真正的“終極重塑階段”——他們不再只是旅者,而是決定宇宙新起點的創造者。

然而,張倩發現,即便個體可以選擇無限開端,99.999% 的人仍然希望“新世界仍然有真正的未知”,他們希望未來不僅僅是可塑造的,更是充滿奇蹟的。

張倩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研究顯示,即便人類已經站在新世界的入口,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未來仍然有真正無法預測的奧秘’,他們認為,如果一切都可以被規劃,那探索的意義也會消失。”

最終,人類做出了選擇:

“我們願意創造新的宇宙,但仍然希望它充滿未知。”

“我們願意站在起點,但仍然希望前方隱藏著新的旅程。”

“我們願意成為世界的創造者,但仍然希望未來,不斷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