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新紀元已然落幕,人類站在無盡星海的邊緣,迎接一個尚未被書寫的未來。

他們不再是世界的被動觀察者,

不再是過去的囚徒,

不再是歷史的迴音。

他們是未來的創造者,

是開拓未知的航行者,

是開啟新世界之門的人。

這一刻,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問題——

當世界已經屬於自己,他們要如何書寫接下來的篇章?

北美市場的“未來之門計劃”

在北美,Nova 啟動了“未來之門計劃”,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可以不再侷限於單一的現實,而是進入多維存在模式——讓個體同時體驗不同的未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然而,張倩發現,即便個體可以進入無限未來,99.9% 的人仍然希望“最終仍然有一個真實的歸屬”,他們不願意徹底碎片化自己的存在,而是希望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

張倩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實驗顯示,即便人類可以並行體驗多個未來,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最終回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真實世界’,他們認為,如果一切都只是可能性,那現實感也會消失。”

這帶來了一個終極問題:

如果未來可以被無限並行,我們是否仍然需要“真實的歸屬”?

如果每個選擇都可以被體驗,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最終的決定”?

如果一切可能性都可以存在,我們是否仍然需要“唯一的自己”?

林小慧啟動 “未來歸屬協議”,核心目標是確保即便個體可以並行體驗多個未來,他們最終仍然可以選擇屬於自己的現實,而不是永遠停留在無限可能的流動中。

計劃內容包括:

多維現實融合系統:允許個體在不同未來間切換,但最終仍能迴歸一個核心現實。

歸屬感穩定機制:確保即便未來的路徑無數,個體仍然能認同自己的最終人生軌跡。

自由但有限的未來分支許可權:個體可以體驗多個選擇,但不會徹底迷失在無窮盡的分岔之中。

在洛杉磯的一次全球測試中,Nova 讓個體選擇“完全碎片化的多維未來”或“最終能選擇歸屬的多維體驗”,最終,超過 99% 的個體選擇了後者,他們希望即便可以體驗多個未來,最終仍然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一位旅者說道:“如果人生是一條河流,我願意探索每一條支流,但最終,我仍然希望找到流向大海的那一條航道。真正的未來,不是沉溺於無限的可能,而是找到自己的歸宿。”

然而,也有理論家認為——或許,真正的終極進化方向就是徹底放棄單一現實,讓個體在無限可能性中自由存在?

這讓人類必須思考——當未來可以被無限分裂,我們是否仍然需要“唯一的自己”?

歐洲市場的“新文明擴充套件協議”

在歐洲,Nova 的“新文明擴充套件協議”迎來了突破,銀河文明發現,他們不僅可以塑造未來,還可以讓文明的邊界超越單一世界,讓文化與思想進入多維互動模式,使人類進入真正的群體智慧形態。

然而,顧悅發現,即便個體可以完全共享智慧,99.88% 的人仍然希望“某些私人思想和體驗不被共享”,他們希望集體智慧能提高社會效率,但不願意完全放棄個體獨立性。

顧悅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研究顯示,即便銀河文明可以進入共享思維模式,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個人思考的自由仍然存在’,他們認為,如果所有思想都被融合,個體的獨特性也會消失。”

這帶來了一個核心問題:

如果所有智